自身不发电,“调配”实现用电最优解
记者探访全市首个园区级能碳虚拟电厂
自身不发电,“调配”实现用电最优解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
本月初,江宁开发区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签约园区内企业全力推进全市首个园区级能碳虚拟电厂项目落地实施。
没有厂房也没有烟囱,江宁开发区打造的能碳虚拟电厂长什么样?和传统电厂有何不同?记者近日前去进行了探访。
不烧煤不发电,云端有个“看不见的电厂”
在普通人印象中,电厂有着高高的冷却塔、大型烧煤设备、长长的输送带,而走进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项目实地探访,记者却发现,这是一座架设在云端“看不见的电厂”。
一块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云平台展示大屏上,动态更新着江宁开发区的发电容量、可调节容量、绿电使用比例、碳排放量等信息。屏幕的一角,甚至还推演着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的达标数据和曲线图。据了解,江宁开发区是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能碳虚拟电厂,是园区推动“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指着大屏,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传统电厂烧煤发电,能碳虚拟电厂‘省电’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发电。这套系统就是能碳虚拟电厂的‘最强大脑’,是集通信技术、电力技术、AI、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能碳虚拟电厂将江宁开发区辖区内的工厂、写字楼、商场里的空调、机器、电灯等“用电端”,以及园区内的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充放电端”集中纳入调配资源。江宁开发区的目标是,陆续将园区内300—400家企业单位接入能碳虚拟电厂。
远程控制,缓解用电荒“润物细无声”
天气连续高温,用电紧张,能碳虚拟电厂后台发出一个指令,即可实现对指挥中心数公里外一栋办公楼里空调温度的优化调节,降低高峰期用电负荷。
“为了远程控制用电设备,我们通过安装传感器、借助数字协议接入用电设备控制系统等手段,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电力控制系统大网。哪些设备可以直接调节,哪些设备需要和企业报备后调节,事先都和企业签署协议进行了约定。”该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说。
目前,无线谷等园区载体已陆续接入能碳虚拟电厂。据介绍,例如无线谷,除了空调,还有充电桩、光伏、储能电站等接入,整个园区可调节的电力资源大概有1—2兆瓦,相当于有近一半的电力资源可以参与到能碳虚拟电厂的整体调节中。
大管家手握“两本账”,帮企业挣钱
企业积极接入能碳虚拟电厂,还有一个原因是可以赚钱。每年夏季来临前,政府部门都会发布“电力需求响应”通知。发电量有缺口,谁少用电就相当于发电,有机会获得市场化交易收入。
今年6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市场化的需求响应作为负荷管理的前置手段和柔性措施,形成最大用电负荷5%以上的需求响应能力,引导各类主体参与需求响应主动移峰填谷,减小峰谷差。文件明确,需求响应实施补贴标准,其中0.5—2小时(含2小时)的度电补贴最高,为4.8元/千瓦时。
“江宁开发区是国内少有的不含钢铁冶金、石油煤炭、化学化工等重工业的园区,基本没有大能耗企业,园区用电特点是‘分散’,能碳虚拟电厂是能源调配的有效路径。根据我们前期摸底,江宁开发区高峰期的用电功率在2000兆瓦以上,理论可调节比例约为200兆瓦。”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当政府部门预判电力供需将出现缺口时,能碳虚拟电厂就像个“大管家”,第一时间算出“经济账”,引导企业错峰生产,在缺口时段自愿削减用电负荷。运营能碳虚拟电厂有“两本账”,一本是绿色账,一本是经济账,技术团队通过AI、大数据为企业算出节能减排和生产运行的最佳平衡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