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呈良好发展态势 九项任务助力可持续发展

□罗韬

8月3日,《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24)》(下称《报告》)在成都发布。《报告》认为,西部地区与先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并提出西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九项重点任务。

《报告》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以“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与政策”为研究主题,旨在通过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探究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该报告在四川大学举办的第三届西部乡村振兴论坛期间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内部省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达到7.04万元,分别是东部、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70%、94.89%和78.86%。与2016年相比,分别提高了6.06、4.15和4.14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6年的2.89倍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2.47倍,缩小了0.42倍。收入差距缩小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33倍,也分别高于东部地区的0.28倍和中部地区的0.27倍。这表明西部地区在城乡成果共享方面取得的成效,呈现乡村振兴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四川为例,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等数量均居西部第一。

从西部地区乡村产业体系看,《报告》提出,在西部12省(区、市)中,重庆、宁夏、新疆、四川的产业振兴指数排名相对靠前。从乡村振兴人才体系看,《报告》认为,2018—2022年,西部地区明确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培养了大量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业合作人才带头人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年均增长率排名全国第二,但高等院校涉农研究人员数量仍较少。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西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九项重点任务。第一,农民参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潜力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西部地区种质资源“卡脖子”风险有所减小,种业创新“科技化”含量进一步提高,种子企业“小散化”态势得到明显改善。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持续推进。第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第五,乡村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县域统筹持续得到强化,镇域产业不断聚集,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第六,乡村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深入推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与当地资源禀赋的结合,推出更多优质农产品品牌。第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带农意识明显增强。第八,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第九,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帮扶工作持续推进。

热门相关: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美女总裁之贴身高手   霸爱成隐:狼性总裁赖上我   血战天下   战神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