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不务正业”的渔船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文君
6月7日上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渔港,41岁的渔民郑有豪和父亲郑克豪,穿上统一的橙色背心,顺着扶梯而下,来到琼环卫—0003船上。像往常一样,他俩要去打捞海上垃圾。
这艘琼环卫—0003船其实是郑有豪的渔船,出海打捞垃圾时,它换了一身装扮——长约7米、宽约2米的船上插着印有“昌化镇海上环卫”字样的小红旗、挂起“昌化镇海上环卫作业船”字样的小展板和一面国旗。
上船后,父子俩迅速套上救生衣,郑克豪在船尾掌舵,郑有豪则拿起抄网负责打捞垃圾,配合默契。“天气好的时候,每周一到周五,我们都出海捕鱼。看见海上垃圾,我们会打捞起来。”郑有豪说。
郑有豪是昌化渔港附近的昌化社区居民,以打鱼为生。2021年,“渔船打捞垃圾”昌化渔港试点示范行动正式启动。2022年,昌化镇组织成立了海上环卫队。当时,得知要成立海上环卫队的消息,郑有豪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了一名海上环卫人员。目前,昌化镇海上环卫队有6人,都是该镇渔民。
“保护海洋是我们渔民的责任,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郑有豪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出海捕鱼时,垃圾多的地方,鱼儿就不进网,所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很有必要。他还经常到社区(村)进行宣传,给渔民发放宣传手册,引导出海的渔民将生活垃圾带上岸。
把垃圾拿上岸后,郑有豪骑来昌化镇海上环卫转运车,将垃圾运到就近的昌化社区垃圾屋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后,不能回收的垃圾会被运到昌江镇垃圾转运站,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昌化镇环卫站副站长汤江海说,昌化镇海上环卫卫生区目前约26公里,分为咸田港—小角、小角—大角、大角—马荣港等3段,有3艘海上环卫打捞船,每船有2人负责。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会组织人员在昌化渔港沿线岸上200米区域内,捡拾垃圾,从而保证海面及岸滩无垃圾覆盖。
汤江海说,受到昌化镇海上环卫队的影响,该镇不少渔民自愿加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有40多艘渔船参与打捞垃圾,在出海捕鱼的同时会将发现的海洋垃圾打包带回,让海洋更蓝。
“通过建立海上环卫队及海上环卫工作制度,实现了岸滩、河流入海口和近海海洋垃圾治理常态化,保持海面、近岸滩涂干净整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昌化镇社会事务办主任符家威说,两年来,海上环卫队累计打捞了约3吨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瓶、肥料袋等小件垃圾。昌化镇已建立海洋垃圾去存量的“渔民—渔船—渔港—塑料回收利用”社会自愿治理体系。此外,昌江镇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向渔民介绍海上环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经过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使“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
(本报石碌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