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迎端午 共话团结情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6月6日,在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本报全媒体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盖煜 王磊 史传芝 唐红梅 牟敏 贾梦妍 王丽娜
包粽子、赛“龙舟”、送温暖、话情谊……端午节临近,在乌鲁木齐市“悦享美好假日相约乌鲁木齐”文博主题活动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社区(村)联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博活动,和各族群众以文传韵、以粽传情,厚植家国情怀。
多彩民俗迎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连日来,我市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包粽子、做香囊、编织手工五彩绳、互送艾草等,共迎端午。
铺粽叶、舀米、放蜜枣、压紧、翻折、绑线……达坂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乌拉泊街道福利路社区,邀请居民和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
“大家一起包粽子很有意思,不仅增进了邻里间感情,也让大家一起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福利路社区居民贺喜说。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澎湖路社区,有的居民拿起五颜六色的画笔,发挥自己想象力绘彩蛋;有的居民跨坐在纸板制作的“龙舟”上,喊着整齐的口号,以腿为桨,以手为舵,看谁先“划”到终点。
“社区组织我们参加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节日的氛围一下就到位了。”居民贺晓华说,大家沉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其乐无穷。
同样,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文旅局联合乌鲁木齐市文化馆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香囊或方或圆,粽子有咸有甜,龙舟可长可短,我国各地端午习俗不尽相同,却都寄托了人们驱邪辟疫、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团结村,村党支部书记沙亚·再开和村民品粽子,分享端午习俗。
村民曹红秀说,既聆听了诗人屈原的爱国故事,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这个文化节过得有意义。
共迎节日情谊浓
道德模范宣讲、了解端午节历史由来及习俗、围坐一起包粽子……6月7日下午,市委宣传部、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乌鲁木齐执法支队驻天山区新华南路街道五桥社区工作队联合社区开展了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
“有节目表演,还有小礼品,活动丰富,我们过得非常开心。”居民周爱江说。
五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崔雁冰说,社区还将继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有趣的文体活动。
在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大梁村,热闹的文艺汇演,拉开了迎端午的序幕。
文艺汇演结束后,村民还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现场其乐融融。
村民马雪梅说,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过传统节日,这种氛围很好,她也想唱首歌给大家送祝福。包粽子环节,大家一起洗粽叶、包粽子,边包边讨论端午节习俗,让她收获不少。
6月7日,米东区博苑社区联合米东区纪委,在社区活动室内举办包粽子、品粽子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把提前泡好的粽叶、糯米等整齐地摆放好,居民围在一起分工协作,折粽叶、填糯米、压紧封口、扎捆,不一会儿,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就变成一颗颗饱满的粽子。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包粽子,让节日的氛围更浓了,大伙儿的感情更近了。”居民邱建梅笑着说。
当天,博苑社区与米东区纪委干部还为社区十个孩子点亮了“微心愿”。
在米东区兴业社区,13家商户推出特色菜,由居民品尝并评比,在美食中共迎端午。
党群连心送温暖
6月7日11时,沙依巴克区仓房沟街道仓盛社区干部带着现包现煮的粽子,敲开了仓柏二巷35号院老党员张美如的家门。
“阿姨,端午节快到了,我们给您送点粽子过来。”仓盛社区党支部书记肖文成说话间,已被张美如请进家里。
张美如说,每年端午节,社区干部都会送来粽子,知道她不爱吃太甜的东西,社区干部会专门包些咸粽,再配上几个咸鸭蛋。
红庙子街道双拥办将包好的粽子和缝制的香囊送到了民警、消防员和退役军人手中。
退役军人潘松林说,大家品味的不仅是粽叶的清香、糯米的香甜,更是一份浓浓的情意。
6月6日,天山区红雁池北社区组织志愿者、党员、退役军人等40余人,在新疆三一混凝土有限公司开展包粽子活动,并将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家中。
近日,乌鲁木齐多个社区(村)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外地务工人员等送上端午节礼物,传递万千情意。
在水磨沟区六道湾街道红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走进孤寡老人、困难群体家中,送去手工包的粽子。
在孤寡老人陈玉华家中,志愿者将亲手包的粽子送给她,亲切地与她拉家常,询问她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
陈玉华说,家里一切都好,感谢社区志愿者一直惦记着她,收到粽子心里暖暖的。
扫地、拖地、擦窗户……端午节临近,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菊花台社区,志愿者分组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帮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他们来家里又是打扫卫生,又是陪我唠嗑,忙活了大半天,非常感谢。”老人怕力达·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