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端午氛围感拉满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龙舟、舞龙、踏白船……

经开端午氛围感拉满

龙舟赛

舞龙表演

踏白船

■记者 钟淑婷 谭心仪 吕 同

读嘉资料图片

又近端午好时节。6月2日,一年一度的2024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精彩启幕,嘉兴经开区代表队奉献了丰富多彩的表演,龙舟、舞龙、踏白船等节目精彩纷呈,为热闹的端午增添了喜庆气氛和传统韵味。

战鼓响,龙舟健儿齐破浪

“咚咚咚!”当天上午9点,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在嘉兴西南湖的水面响起,一叶叶龙舟高速穿梭,如同离弦之箭在水面划出长长水线。其中就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龙舟队。

这支由26名在校师生组成的年轻龙舟队,在今年端午民俗文化节上代表经开区参赛。只见龙舟队的小伙子在领队的指挥下,和着战鼓的铿锵节奏,奋力划桨,挥汗如雨,尽显冲劲和活力。经过激烈角逐,嘉职院龙舟队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最终夺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龙舟队教练韩捷告诉记者,嘉职院龙舟队成立已有14年时间了,队员们平时不断挑战自我,训练不停。“为这次龙舟赛,我们已集训两个多月,队员特别拼,每周五天、每天训练两到三个小时,内容包括团队协调性、划桨动作、体能耐力等,确保把所有队员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赛出最好水平。”韩捷表示。

“通过这段时间的集训,大家的技术和默契度都得到了提升。”牟宇涛加入龙舟队已有2年,赛龙舟对他来说不仅是项运动,还在其中感受到了拼搏的激情和团队的力量。

踏白船,展水乡民俗特色

今年的端午踏白船表演赛共有来自嘉兴五县(市)两区的7支队伍参赛,跟以往赛事一样,比赛分为400米直道竞速和绕障碍抢荷花两个单项,综合两个分值排序决出奖项。有着15年参赛经验的经开区长水街道中南社区踏白船队,作为经开区唯一的参赛队伍,在嘉兴五县(市)两区的7支队伍中摘得银牌。

踏白船又名“摇快船”,是水乡嘉兴民间传承至今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近千年历史。所用船只是水乡常见的农家小木船,船体稍长、船底呈弧状,涉水阻力小,急摇时左右稳定性较差,因此踏白船在表演时有着速度快、形势险、观赏性强等特点。

“我们的踏白船队成立于2009年,这是中南社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成立至今,每年都代表区里参加市里的踏白船表演赛,今年我们再次进行了队伍成员优化。队员的训练积极性非常高。”中南社区踏白船队领队鲍红介绍,队伍成员大多是社区居民。今年,全队从5月初就开始备战,每隔一天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训练。

“我们队里有‘00后’也有‘60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满拼劲!”今年57岁的社区居民陆国良是老队员了,负责在船尾处摇琵琶橹。

龙飞舞,传统文化代代传

在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画龙点睛”环节,舞龙队依次从城门鱼贯而出,引得现场观众拍手叫好。来自塘汇街道的舞龙队也在其中。

这样的一支“精锐队伍”,来自塘汇街道锦绣社区麒麟文化工作室。“塘汇元宝狮舞”正是他们的代表作,2023年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麒麟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吴卫良在传承和发展舞狮技艺的同时,开始钻研舞龙技巧,不断丰富表演形式。

舞龙并不只是扛着龙“跑”,它的技术含量很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大家配合默契,这短短几分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日夜苦练。“一条龙长十几米、龙头有30多斤,舞起来并不容易,特别考验体力和协作力。”吴卫良表示,能代表经开区参加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非遗展演,感到非常自豪。

为展现精彩演出效果,大家铆足了劲,利用晚上、周末反复练习,还邀请了舞龙非遗传承人前来指导。摆臂、站立、队形变换,一套动作训练下来,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回到家两条腿就像灌了铅,手被舞龙杆弄破皮更是家常便饭。“我们一直在挖掘对舞狮、舞龙感兴趣的年轻人,希望传统文化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吴卫良说。

热门相关:绝天武帝   隐婚101天:唐少宠妻成瘾   千夫斩   恶魔总裁霸道宠:老婆,太腹黑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