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他走了,享年89岁

10月26日,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出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矿物工程学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现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长、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校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东北大学校董会常务董事、东北大学北京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第五至第八届理事会名誉会长王淀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5日8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淀佐

1934年生,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

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 等。是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生前曾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 。在生物冶金技术,铝土矿浮选脱硅技术方面也卓有成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撰写10余部著作 。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 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王淀佐教授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为表彰王淀佐在国际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对中国矿物工程科学技术的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要实现工业化,

若只有钢铁,没有有色金属是不行的。”

当年已是80岁高龄的王淀佐院士

谈起有色金属选矿事业重要性时仍激动不已

15岁接触选矿

从事选矿冶金事业70余年

用王淀佐的话说

不留神,就干了一辈子

2010年

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

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全世界也仅有6人获此殊荣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天然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既贫又细又杂,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分离,才有应用价值。通常做法是,研制化学药剂,将有用矿物成分与其他矿物颗粒分离,是为“泡沫浮选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选矿人才匮乏。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仅在沈阳选矿药剂厂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的王淀佐,边工作、边复习,考入长沙中南矿冶学院。

在大学里,那些系统读过初高中的同学年龄普遍比王淀佐小,学习数理化基础课比他轻松很多。于是,王淀佐下大功夫,补做了大量的课内外作业,咬紧牙关,学完五年学制的30多门课程。同时,王淀佐阅读了英、日、俄语的大量专业书籍,做研究型的学习,还和系里的老师一起做科研课题。1961年,王淀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

如何找到好药剂,提高选矿效率,王淀佐为此毕生钻研,最终在矿物浮选理论等领域做出一系列开创性贡献

“没有现代矿物加工科技的支撑,就不能提供发展需用的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上世纪70年代,学术交流比较闭塞,中文的参考书很少,研究工作往往是独自摸索。他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将读书、计算与科学实验相结合,锲而不舍地沉浸其中几十年,一心只为找到好药剂来提高选矿效率,常常冥思苦想,废寝忘食。

由于长时间过度用脑,王淀佐40多岁时经常偏头痛,并且越发严重。直至近60岁,通过治疗和自我保健运动调节,病痛才慢慢缓解。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兴起用生物学方法找矿的先进技术。当时,已经60多岁的王淀佐嗅到了方法的革命性变化,他带头跟进学习。最终使我国迎头赶进,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阵地。

“我认为有必要、有条件研究的课题,一旦入手,不轻易放下,不见异思迁 。”王淀佐说,自己从事的浮选药剂、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题目,都是前后坚持了20年甚至30年,才完成的。

“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我国科研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中,王淀佐是一位“双肩挑”类型的专家。1984年,他被任命为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从此走上了“双肩挑”的岗位,一方面做教学科研,一方面做管理工作。一年之后担任院长,负责学校全面行政工作。之后,王淀佐调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举家从长沙迁回北京。

“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王淀佐回忆说,一是推动应用型研究机构转制办产业,确定半导体、粉末、冶金、有色金属加工和稀土5个产业方向;二是重视队伍建设,积极提拔年轻人。

1985年,王淀佐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时,一改五六十岁才有资格评教授的惯例,破格提拔了一批年轻人。当年被他培养的年轻研究骨干,后来都成长为院、校级领导,成为我国选矿事业后进的优秀人才。

“言教不如身教。”王淀佐说,自己反复帮博士生修改论文,一块探讨,在与年轻人交流中共同成长。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王淀佐一贯的用人作风。

王淀佐一直坚定认为:

“一个人要想在科技事业上有所成就,

在青年时期就要

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才能有所作为。”

“我最大的梦想

是把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搞上去。”

老人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中国梦。

一路走好!

中国新闻社综合自“中国有研”微信公众号、中南大学、人民日报等

热门相关:报告!爹地又追来了   帝国远征   仙城之王   大时代1994   我真没想重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