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政府顾问姆旺吉·瓦奇拉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中非合作改变了非洲大陆的面貌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9月4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拉开帷幕,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深化与拓展。中非经济合作如何改变了非洲大陆的面貌?又正展现出哪些新趋势?日前,肯尼亚政府顾问、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姆旺吉·瓦奇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企出海非洲有助于当地实现经济转型,助力非洲摆脱其旧有的“资源榨取式”发展模式,而中国中小型企业也将在中非经济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企出海推动非洲经济转型
“过去这些年,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非洲大陆的面貌,对地区国家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影响是双向的,非洲也影响到了中国。”瓦奇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非洲主要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非发展制造业、服务业或其他更具增值潜力的经济活动。现在,非洲正在摆脱这种旧的“资源榨取式”发展模式,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有几个关键因素,包括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本地制造业人才,以及其他国家将制造外包给中国并购买最终产品的意愿。非洲决策者正在寻找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类似进展的方法,但非洲缺乏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对非洲来说,最可靠的方法是在非洲本土加工非洲的矿产和商品。
瓦奇拉分析称,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出海到非洲,在非洲设立工厂或运营基地,可以推动非洲实现上述经济转型。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基础设施上也产生了价值链,中国制造的消费品也推动了非洲中产阶级的增长。在这一背景下,非洲政府未来应努力打造更开放、透明、公正、无歧视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提供更便利化的条件。
中非合作有哪些新趋势?
瓦奇拉表示,中非经济合作正显示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更有增长前景的领域。比如,农业和粮食安全领域是未来中非合作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2063年是非盟成立100周年,到那时,在非洲自身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支持者的共同努力下,非洲应该能够克服当前的挑战,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非洲大陆的人口。这一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中非合作可以助力这个目标的实现。
绿色发展是另一大富有潜力的合作领域。这名经济学家表示,平衡非洲和中国之间贸易的其中一种方法,是鼓励中国在非洲加工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备的铜、铁和铝,这将为非洲带来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非洲国家在创造有价值的就业机会方面的压力。此外,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可在非洲和当地伙伴建立合资工厂,生产组装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设备。
瓦奇拉对记者表示,在上述背景下,接下来中非经济合作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中国的小型私人投资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过去,人们通常更关注在非洲投资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但在实践中,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其实更多是由中小企业塑造的。今天在非洲运营的中国企业里,已有70%以上是中小企业,他们是非洲普通人接触的主要对象。”他认为,未来的中非经济合作或许不会像以往那样“富有戏剧性”,但将会对普通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更多影响。
中非合作更注重“共情”
“中非合作的一大吸引力在于没有附加条件。这是无价的。我们不喜欢带有附加(政治等)不相关条件的贷款,它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难以前进。”瓦奇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在瓦奇拉看来,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更注重“共情”和非洲人自己的能动性。“中国与我们合作时,更关注我们的感受,也给予非洲更多自主权。比如在铁路修建等项目中,我们和中国合作时的发言权明显更大,因此我们也能(为合作项目)作出更多贡献。”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和机构不愿在非洲进行投资建设,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他们认为这些地区的风险多于机遇,而中国在这些地方则开展了积极的行动。
瓦奇拉同时驳斥了部分西方舆论针对“中国为非洲国家制造债务陷阱”的论调。“事实上,非洲的主要债权方是一些国际机构。”他表示,2022年的数据显示,债券持有者、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法国持有非洲外债的65%。
在这名非洲经济学家看来,中国对非洲的影响不只在于经济合作,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为非洲国家提供灵感和启示。“我同非洲的许多政策制定者都有过交流,他们都迫切想知道中国究竟是怎样让这么多的人口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摆脱贫困。”瓦奇拉表示,尽管非洲无法完全复制中国的成就,但非洲也在努力实现“非洲式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人民可以在五年、十年、十五年后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那就是我们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