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广州大剧院《面影2.0》聚焦老年群体精神世界

2月24日,由广州大剧院举行面具肢体剧场作品《面影2.0》发布会,并首度发布城市共创概念视频《年轮里的城市与人》。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黄礼孩与《面影2.0》制作人梁丽珍、艺术总监肖智仁展开关于在地文艺创作的对谈分享,探讨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表达城市与人的链接。

《面影2.0》是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携手青年编舞、舞者肖智仁进行在地创作的一部原创面具肢体剧场作品,将于3月17日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首演。该作品以肢体剧场的先锋形式,聚焦老年群体精神世界,以联动城市公众的创作手法,试图以实验性的艺术视角演绎与每个人紧密相关的故事。

《面影2.0》从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把表达主题落于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上,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为弱势群体发声,呼吁社会公众给予老年群体更多理解与关注。梁丽珍说:“我们给老人们买各种物质上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够过得好。但事实上,真正过得好,物质只是基础,丰富的精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老年群体,展开了为期两周的羊城走访,调研采访广州老城街头与不同社会群体,了解老年群体的真实想法与社会各界的不同观点,探寻关于广州市民、羊城记忆中真实的、有力量的故事。

 

发布会现场,主创团队首次发布城市共创概念视频《年轮里的城市与人》,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老与新的碰撞、当代艺术与城市生活的共创。在该视频中,《面影2.0》的4位角色融入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传达老人被身份、被身体所困而面对孤独、与社会断层、不被理解等困境,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空间与包容,让他们有机会突破社会规训下的身份标签,察觉并追寻自我的精神需求满足。

据主创介绍,面具肢体剧场《面影2.0》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了戏剧、音乐、舞蹈、当代舞技术等多元艺术门类与方式,探索肢体行为表达的可能性。例如become(成为它)、transformation(变形/转化)、图像记忆等创作手法与思维,让舞者通过联想、代入与感受去进入人物内心,再通过肢体创造与演绎角色。“我们让舞者每个人找了10张老人的图片,通过人物的动作形态去代入人物的所思所想,再去创作,这非常考验演员的想象力。”肖智仁说。

 

为深入表达作品内涵,《面影2.0》剧组通过广州大剧院微信公众号发起“故事征集”全民共创,全城搜寻50个与老人的故事。征集而来的50个故事将会由故事讲述者借助面具这一媒介记录,用文字、色彩、肌理塑造关于这段记忆的艺术表达,并最终呈现于《面影2.0》的演出现场。

肖智仁说:“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一种链接,成为时光长河上的‘摆渡人’,我们都能够深刻代入并重新思考衰老的意义。”

据悉,此次在广州大剧院首演的《面影2.0》,结合实验剧场黑匣子剧场的空间特点,采用四面台沉浸式的观演方式。观众与演员位于同一平面,环绕着9米宽的正方形空间,近距离感受内化至4个角色身上的不同的、真实的关系与故事。

(图片及视频素材由广州大剧院提供)

 

延伸阅读:

 

热门相关:亿万盛宠只为你   我老公的家庭教师   前任无双   道君   锦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