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风沙“防护服”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处流动沙丘上,该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说,如果没有生态综合治理,脚底下的沙丘便会随风移动,所到之处将面临荒漠化风险。朝克吐表示,这些年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像这样的流动沙丘在全旗范围内越来越少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有望提高经济效益。”
作为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多年来,通辽市始终坚持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实施了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市300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1720万亩,草原面积稳定在2662万亩。
近年来,内蒙古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着力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保护与修复,增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尤其是2023年,内蒙古启动“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023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造林556万亩、种草1743万亩、防沙治沙940万亩,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49%、134%、149%。
位于巴彦淖尔市的乌梁素海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受益者。近年来,巴彦淖尔统筹推进乌梁素海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好转,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组织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和科尔沁草原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2023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子项目“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入选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有效增加土地资源、恢复植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增强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3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53平方公里,初步建立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数据库。
如今的内蒙古,不仅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防护服”,还努力为全国人民打造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下一步,内蒙古将继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在增绿、治沙、转型、减排4个方面下功夫,通过努力,使全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