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熊孩子”一掷千金敲响网络安全警钟

在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四川射洪市沱牌派出所成功帮助家长追回了一名13岁留守男孩因打赏游戏主播而损失的34万元拆迁款。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警方的积极作为,也暴露了未成年人在网络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未成人犹如初生的幼笋,为了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家庭、学校、政府、技术提供者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如《孟子》所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共同守护,让好奇心与探索欲在知识的雨露中茁壮成长,同时筑起防护之墙,抵御不良信息的风雨侵袭。

家庭和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应当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和学校作为第一道防线,对于孩子的需求与所面临的风险有着最直接的了解,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特别是在网络使用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密码、限制使用时间等方式,防止孩子过度沉迷网络并进行不当消费。学校应当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之中,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弊,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在学校的课程中掌握如何安全、合理地利用网络。

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更进一步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等方面的规定,还专门设置“网络素养促进”专章,对家长、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出具体要求,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是构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的基石。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恪守职责”,加强行业自律,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新闻媒体和公众也应化身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宣传使者”,通过舆论监督和公益宣传,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全社会应该携起手来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坚实的“防护盾”、保护个人信息的“守护令”、防止网络沉迷的“预防针”。

技术的创新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成为智能终端的标配,目前国内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生产厂家,在产品中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预设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实现软硬件多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这意味着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将提供必要的接口和数据共享,以满足未成年人防沉迷提醒和家长监督管理等功能,它们如同数字屏障,过滤掉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同时,直播平台和游戏公司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如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等,确保未成年人无法进行大额消费。“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们应当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需要家庭、学校、政府、技术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守护”。

“安全上网,健康成长,文明上网,放飞梦想”,确保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不断创新保护措施,关注其成长需求和网络安全问题,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助力“春笋”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