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结牵引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归属
何平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中秋节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最早见于周代《周礼》的记载。中秋节至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并盛行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古老传说流传千古,而食月饼、饮桂花酒、赏明月等习俗更是源远流长。中秋节不仅象征团圆,更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乃古今心灵之契约,传统文化之盛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映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重要滋养,其涵蕴深邃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国人思想与精神的内核。历经千百年历史演变,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民族认同的载体重要象征。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在历经无数磨难后自强不息,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其培育和发展了具有独特魅力、深邃内涵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和丰富文化滋养。中秋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人心,成为文化自信的标志。无论身处何地,当我们一同凝视明月、感受家庭团聚的温馨,并为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祈愿时,我们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涵养民族精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之繁荣昌盛,系于家庭幸福美满,而每一家庭之和谐幸福,又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成为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秋节,这一承载着华夏儿女情感的节日,不仅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瑰宝,更如桥梁,连接中外文化交流,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每逢中秋,海外华人华侨也会通过举办文艺演出、赏灯猜谜、制作月饼等活动,尽情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抒发对月怀乡的思绪,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这份跨越山海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遍四海。中秋情结流淌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牵引中华儿女的情感归属,塑造共同的精神追求。中秋佳节,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力,更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凝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深深熔铸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
中秋节,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中秋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共同参与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庆典,铭记并传承那份不变的情感与责任。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