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微信聊天记录当证据,法院开出“罚单”

如果当事人伪造了微信聊天记录,将造成何种后果,法院将如何处理?近日,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依法对伪造微信聊天记录的当事人开出了首例“罚单”。

伪造证据辩“清白”

案件中的原告研发了某人工智能产品,该产品发布以来,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原告发现被告重庆某科技公司的企业名称擅自使用了该人工智能产品名称,且双方的经营业务类似。

原告认为,科技公司具有攀附原告商誉的故意,其行为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联系,构成不正当竞争,诉求某科技公司停止使用被诉企业名称、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100万元。

庭审过程中,科技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确定企业名称的时间早于原告发布人工智能产品的时间,故其辩称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庭在查验该微信聊天记录过程中,发现存在被篡改伪造的可能性,多次向科技公司询问。科技公司拒不承认。

真相谎言浮水面

为进一步查明事实,法院依法通知相关证人出庭作证,当庭播放了证人的通话录音,查明被告确定企业名称的真实时间晚于原告发布人工智能产品的时间,与其向法庭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不一致。

承办法官杨晓玲严肃告知被告,应当遵守诚信诉讼义务,并释明了伪造证据的法律后果。

被告的谎言在事实面前被戳穿,最终承认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后,使用技术手段篡改了微信聊天记录形成时间。

妨碍诉讼被惩戒

查清事实后,法院认为,被告伪造了案件重要证据,严重妨碍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将被告法定代表人传唤到庭,依法对其进行训诫,并处以罚款5000元。

“我深知,我的行为对人民法院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对此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在承办法官宣读完处罚决定书后,被告法定代表人当庭承认错误,手写悔过书,并交纳了全部罚款。

“诚信诉讼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基本义务,为逃避责任而伪造证据,不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司法权威,更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理,必将受到法律严厉制裁。”该案承办人杨晓玲法官表示,“该案是我院首例司惩字号的案件,对互联网环境下利用技术手段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具有较强的震慑警示作用,有助于倡导诚信诉讼理念,维护司法公正和秩序”。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王静怡 通讯员 李麟 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供图

编辑:夏洪玲责编:林祺,廖异 审核:冯飞

热门相关:重生不嫁豪门   鬼喊抓鬼   天王的专属恋人:独家宝贝   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   前夫有毒:1000万夺子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