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老太给别人哭灵22年,一场3000元一天接3场,一年磕上万次头
18岁被父亲强迫嫁人,婚后遭受10年的家暴,婆家人将她当牲畜对待,自杀失败后,她抓住机会逃出地狱,后因哭灵重获新生。
这个女人就是李美珍,她一场就能收入3000元,一天能哭3场。他凭借着哭丧,使原本贫困的家庭一跃成为村里的首富,并且还在城里买了房。
那么哭灵人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神秘的哭灵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葬礼是一项庄严而复杂的仪式,其中"哭灵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李美珍就是这样一位专业的"哭灵人",作为一名资深的"哭灵人",李美珍的职责远不止于简单的哭泣。她的存在犹如一座情感的桥梁,连接着逝者与生者,引导着悲伤情绪的宣泄。
除了带动现场气氛,李美珍还肩负着吟唱守灵曲的重任,这些曲调悠长婉转,蕴含着对逝者的追思和对生者的慰藉。
通过她的歌声,葬礼仪式得以顺利进行,既符合传统礼仪,又满足了现代人对丧葬文化的需求。
22年的职业生涯中,李美珍参与了近2000场葬礼,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她目睹了生命的脆弱,见证了亲情的珍贵,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然而,李美珍能够在这个特殊的职业中坚持多年,与她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
从小遭遇苦难,意外成优势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李美珍,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的童年充满了艰辛和无奈。
命运的残酷并未随着李美珍的成长而消散,在她还未完全懂得婚姻的含义时,就被迫早婚,然而,这段婚姻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经历。
李美珍的丈夫不仅无法给予她应有的关爱和尊重,还经常对她施加暴力。
家暴和虐待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天都在恐惧和痛苦中度过。
在长期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下,李美珍一度陷入绝望,她曾试图通过自杀来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但幸运的是,这次尝试并未成功。
在生死边缘徘徊后,李美珍下定决心逃离这个噩梦般的家庭,她选择回到娘家,重新开始她的人生。
李美珍回到老家,偶然得知"哭灵人"这一特殊职业,身无分文的她决心一试,希望借此谋生。
起初,主家对这个陌生女子颇有疑虑,然而,当李美珍道出自己曾遭家暴的痛苦经历后,终于获得了机会。
在哭丧仪式上,李美珍将自身遭遇融入哀悼中,真情流露,哭得撕心裂肺。
她的表现打动了在场所有人,不仅赚得了70元酬劳,更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哭灵人"生涯。
这次成功的经历不仅为李美珍赚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哭灵"收入——70元。
从那以后,李美珍开始正式踏上"哭灵人"的职业道路,她将自己的痛苦经历转化为职业素养,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每一位参与葬礼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技艺越发纯熟,声誉也逐渐在当地传开。
越哭越红火
李美珍深深理解"哭灵"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孝心的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每一次"哭灵"工作,李美珍总是提前做足功课。
她会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家属的情况,以此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自己的哭泣和吟唱方式。
对于年轻逝者,她的哭声会更加哀婉凄凉;而对于年长者,则会在悲伤中融入对圆满人生的祝福。
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使得她的表现总能恰到好处,引起家属和宾客的共鸣。
与一些同行不同,李美珍坚持不使用任何辅助手段来引发眼泪。
李美珍凭借自己充沛的清高投入,让自己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始终保持泪水充盈,这不仅考验她的情感投入,更是对她身体控制能力的严峻考验。
更令人佩服的是,这整个过程李美珍都不会喝水。李美珍认为,自己既然做了这个职业,那就要持续不断地哭泣和吟唱。
而这,却对声带和体力来说都是巨大的痛苦,因此李美珍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增强她的发声能力和耐力,以确保在整个仪式中都能保持稳定的表现。
李美珍的敬业还体现在她对细节的重视上,她坚持不戴护膝,即使长时间跪地会给膝盖带来巨大负担。
在她看来,这是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也是职业操守的体现,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家属保持一致,共同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细节的严谨把控,使得李美珍在"哭灵"行业中脱颖而出。
她的表现总能抓住在场所有人的情绪,引导他们共同沉浸在对逝者的追思中。
无论是家属还是宾客,都能从李美珍的哭声和吟唱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凭借一己之力翻身
在她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李美珍的单场收入最高可达3000元,这个数字在当地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收入水平。
更为惊人的是,在繁忙的月份,她的月收入甚至可以高达4万元。
这份来之不易的高收入,为李美珍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儿子购买了一套房产,成功改变了自己曾经处处被动的处境。
然而,高收入的背后,是李美珍付出的巨大代价。
因为哭灵人职业的特殊性,李美珍的膝盖和眼睛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职业病。这些问题,让李美珍意识到自己无法长期从事这份工作的现实。
在多种考虑下,李美珍选择与姐妹合伙开了一家餐馆。李美珍认为,相比于"哭灵"这种特殊的、具有一定文化局限性的职业,餐饮业具有更广泛的市场和更稳定的需求。
而且,餐饮业的经营相对灵活,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调整工作强度,这对于李美珍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通过开设餐馆,李美珍不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也为未来可能退出"哭灵"行业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
通过"哭灵",李美珍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这份工作让她从一个饱受家庭暴力折磨的受害者,蜕变成为一个能够抒发他人情感、安慰他人心灵的重要角色。
对李美珍来说,"哭灵"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重生,一种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诠释。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22.4.6(职业哭灵人自述:曾遭十年家暴所以哭得真切,哭一场赚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