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民族,一生只能待在水里

东南亚有着一个巴瑶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国家。这里的人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世世代代都流浪在大海上。

由于长时间在海里生存,他们的身体开始慢慢进化,各项器官生长也都逐渐背道而驰......

他们究竟是怎样生存的?

海上的“美人鱼”群族

巴瑶族的人们以天为被,以海为床,他们世世代代在海上生活,却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生于海上,终老海上,死后也葬身于茫茫大海。一天24小时,几乎超过一半时间,他们都沉浸在海里,与海底生物为伴。

他们唯一的房子是一种叫做“高脚屋”的建筑,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远远的看上去像座小岛,散落在海面上,这简单又不美观的房屋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除了“高脚屋”,巴瑶族人的生活还离不开一种叫做“lepa-lepa”的小木船。他们就靠着这种简陋的小船,在海上自由穿,就如同我们在陆地上骑行的自行车。

对于生活在海上的巴瑶族人来说,捕鱼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从出生起,巴瑶族的孩子们就开始接受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在巴瑶族,学会游泳和潜水的时间要远早于学会走路。从4岁开始,孩子们就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操纵小木船,学会使用简单的渔具,开始在浅海区捕捉海产品。

对于巴瑶族的孩子来说,学会游泳几乎是生存的保证。在他们的世界里,会游泳的孩子才能够在茫茫大海中立足,而学会走路却反而排在后位。一个不会游泳的巴瑶孩子,在海上将难以生存下去。

因此,巴瑶族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严格训练他们的游泳技能,让他们从婴儿时期就能在水中自如穿梭。

随着年龄的增长,巴瑶孩子的潜水技能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在没有任何潜水装备的情况下,轻松潜入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捉更有价值的深海鱼类。

有些潜水达人甚至能在数十米的深海中潜水数分钟之久,熟练捕获海参、章鱼等珍稀海产。可以说,巴瑶族人的潜水技艺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媲美专业潜水员。

父母会在孩子5-6岁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针具小心翼翼地刺破孩子的耳膜。这个过程虽然痛苦难忍,但父母还是坚持进行,因为他们明白只有这样做,孩子将来才能成为出色的潜水高手。

刺破耳膜后,巴瑶族儿童的耳朵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耳膜会慢慢愈合,重新恢复一定的通透性。这时,他们就能够开始接受更系统的潜水训练了。

在水下作业时,刺破的耳膜可以帮助巴瑶族人更好地适应压力变化,缓解水压对耳膜的冲击。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潜入数十米深的海域,在水下长时间活动而不会感到不适。这种人为创造的生理优势,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潜水技能和作业效率。

然而,这种人为创伤也给巴瑶族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代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听力会逐渐出现衰退的现象。

到了老年时期,大多数巴瑶族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有些人甚至会完全失去听力,只能依靠视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

尽管如此,巴瑶族人仍然不会放弃这种从小开始就有的刺穿耳膜的习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优秀的潜水技能远比完好的听力更加重要。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茫茫大海中生存下去,维系自己独特的“海上游牧”生活方式。

长期入水,出现进化

长期生活在海上,巴瑶族人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独特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化让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合海洋环境。

比如,巴瑶族人的脾脏体积明显大于普通人,能够储存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满足他们频繁潜水时对氧气的巨大需求。

此外,他们的肺活量也比一般人更大,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水下屏住呼吸的时间更长。有的巴瑶族老人甚至可以在30米深的海底憋气长达5分钟之久。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长期频繁的深度潜水也给巴瑶族人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减压病。在深潜后快速浮出水面,人体组织中的氮气无法得到充分排出,这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减压病。

很多巴瑶族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这种病症。轻则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重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四肢瘫痪,最终危及生命。由于深潜频繁,巴瑶族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也比其他族群要略低一些。

事实上,许多巴瑶族人对陆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恐惧感,被称为“陆地恐惧症”。

长期在海上生活,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已经完全适应了海洋环境,反而很难融入陆地生活。每当他们登上陆地,就会感到一阵强烈的不适。他们会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就像我们有些人乘船时会出现的“晕船”症状一样。

这种不适感的出现,其实与他们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比如,由于长期在摇晃的船只上生活,巴瑶族人的前庭系统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当他们上岸后,突然失去了海浪的规律摇晃,身体一时难以适应,便会出现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

同时,巴瑶族人对陆地的恐惧感也有心理层面的原因。几代人都在大海上漂泊,他们已经把海洋视为自己真正的家园。

在他们看来,陆地反而是一片未知而陌生的领域。陆地上嘈杂的环境、拥挤的人群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一位巴瑶族老人曾经这样描述自己上岸时的感受:“在海上,一切都是那么宁静、自在。可是一旦上了岸,世界突然变得吵闹而混乱。陆地上的生活节奏太快,我们难以跟上。还是海上的日子更适合我们。”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巴瑶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巴瑶人被迫离开大海,到陆地上定居。

那么话说回来,巴瑶族人的祖先是如何在这里定居的呢?关于这个,有着很多说法。

祖先定居的传说

在马来西亚,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国王最宠爱的公主在一次洪水中不幸被冲走。国王下令王国上下全力搜寻,无数士兵被派遣前往各处寻找公主的下落。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未能找到公主的踪迹。

绝望万分的国王最后做出一个铁腕决定:所有前去寻找公主的士兵,如果找不到公主,就再也不能踏上陆地一步。

于是,这些可怜的士兵们只能永远待在汹涌的大海上,靠打鱼为生。几代人过去,他们便逐渐形成了巴瑶族这个独特的“海上民族”。

而在菲律宾,则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巴瑶族起源传说。据说从前巴瑶人居住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小村庄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一头凶恶的怪兽突然来袭,吓得全村人仓皇逃命。为了远离这个怪物,村民们只能携带着些许家当,乘船逃到大海之上。

他们在海上建造简陋的房屋,以捕鱼维生。渐渐地,他们习惯了海上漂泊的生活,子孙后代也都在这片海域中成长。于是,巴瑶族这个真正的“海上民族”就这样诞生了。

在印度尼西亚,则流传着一个较为浪漫的巴瑶族起源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王室公主被洪水冲走,就在他命悬一线之际。善良勇敢的巴瑶族先民发现了她,并把她救了上船。

出于感激,公主最终嫁给了救命恩人,成为了巴瑶一族的新娘。

他们的后代就这样在茫茫大海上繁衍生息,世世代代都靠打鱼为生,形成了巴瑶这个独一无二的“海上民族”。

每一个传说中,虽然情节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巴瑶族先民被迫离开了陆地,在茫茫大海上寻找生存之路,最终在海上扎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尽管这些美丽的传说为巴瑶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他们真正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或许,有一天当科学足够发达,能为我们揭开谜底,告诉我们巴瑶族到底从何而来。

巴瑶族,这个神秘的海上游牧民族,他们的故事像一首诗,又像一个谜。他们与海洋共生,与潮汐起舞,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书写着只属于自己的传奇。

热门相关:呆萌配腹黑:倒追男神1000次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   呆萌小萝莉:高冷男神太腹黑   新婚夜,大佬调戏娇妻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