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上了“黑名单”,咋办?
6月14日是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众所周知,征信记录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贷款、升学求职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持良好个人征信记录至关重要。
万一遇到因银行过错,导致出现个人不良征信记录,该怎样维权?
案例:“提前还款”导致征信不良
5月23日,湖南的芦小姐接到多位亲友的电话称,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联系他们,说芦小姐欠了2000多元高额信用卡利息未还,已经列入个人征信“黑名单”。
芦小姐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之前确实有过一张光大信用卡,并办理了一笔刷卡分期业务,但已经在2023年12月4日选择了提前结清分期欠款。结清欠款后芦小姐又注销了账户,删除了APP,剪掉了卡片,还将光大银行客服电话拉黑了。
为什么结清贷款并销户
还会出现欠款?
光大银行回应记者称,根据分期协议的约定,客户如果需要提前结清分期欠款,需要致电该行客服进行办理,但芦小姐还入欠款后并未致电办理提前结束分期业务。因此,根据之前协议约定的分期期数,仍在按期结算分期利息,导致逾期。另外,注销信用卡也需要通过致电银行客服处理,阳光惠生活App没有注销信用卡功能。经核实,芦小姐也没有注销信用卡账户,而是注销了阳光惠生活App账户。
光大银行表示,在接到芦小姐投诉后,该行已为其撤销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的全部相关息费。虽然欠款撤销了,但芦小姐的不良记录仍在。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因信用卡被盗刷,导致个人征信记录不良的案件。
男子信用卡未设密码被盗刷 还背上不良征信记录
某日,宋先生的轿车在夜里被砸毁玻璃,放在车内的一张未设密码的信用卡被盗。很快宋先生就收到了一堆消费提醒,信用卡被消费了17笔,消费签购单签字均为“李某”。随后宋先生立即报警,并向银行进行了挂失。几个月后,宋先生发现自己存在不良征信记录,所涉的逾期未还款项均是信用卡遭盗刷的金额以及相应逾期违约金。于是,宋先生将信用卡中心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要求信用卡中心撤销不良征信记录。
信用卡中心认为,宋先生未设置信用卡刷卡密码,未尽到妥善保管义务,存在主观过错,应承担逾期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信用卡遭盗刷是盗窃者采取暴力手段取得后所为,而非宋先生未妥善保管所致。根据《信用卡申请表》约定内容,设定交易密码仅为合约的推荐内容,持卡人可以自行选择设置与否,银行不能据此苛责持卡人承担未设置所产生的不利后果。而信用卡签名有误,表明信用卡中心未对盗刷交易尽到审慎审核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失。据此,浦发新区法院判决信用卡中心撤销宋先生的不良信用记录。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则更显出银行的疏漏。
银行工作疏漏被判侵犯用户名誉权
2017年刘先生在银行办理了一笔贷款,并于次年7月偿还了本金,未偿还贷款利息及逾期还款利息。同日,银行出具《个人贷款结清证明》,确认刘先生在该行的个人贷款已于当日结清。2022年,刘先生因创业所需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发现该笔贷款仍显示呆账。刘先生认为当时与银行协商只需归还本金,无需归还贷款利息及逾期还款利息,故以名誉权纠纷为由将银行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银行撤销该条不良征信记录。
银行表示,呆账信息指的是本金,不认可当时双方约定了不偿还贷款利息及逾期还款利息,但认可按照常规应该是结清了本金和利息之后才能出具《个人贷款结清证明》。结合银行已为刘先生出具《个人贷款结清证明》的情况,法院对刘先生的主张予以采信,最终判决银行撤销刘先生的不良信用记录。
据了解,导致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行为主要有四类:
一是贷款或信用卡没有按期还款,具体表现为未按合同约定的日期、方式、金额,把当期应还款金额转至合同约定的还款账户;
二是对外提供担保的贷款没有按时偿还;
三是因违法违规或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造成的行政处罚信息及法院判决未执行记录;
四是被他人冒用身份形成的不良信息。
如果查询到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
应该怎么办呢?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如果个人不小心忘记还款导致不良记录,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要联系所在银行积极解决,还清欠款,解释导致欠款产生的原因。情节较轻的,可让银行开具非恶意逾期证明。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董正伟律师表示,如果不良信用记录信息录入有误,比如“被担保”“被贷款”,或者信息不实,可以让银行更正相关信息。银行拒绝更正的,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依据相关规定,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卢秋法官表示,如果涉及盗刷、冒名贷款的,应当立即前往公安机关报案,防止损失扩大。
需要提醒的是,个人征信上了“黑名单”,切勿相信“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黑产话术。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