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姐姐”与4000余封少年心事
本文转自:新华每日电讯走进学校的时候,身穿警服的张耀元拎着一只密码箱,手中的钥匙串伴着她的走动“哗啦啦”作响。
来到自己最关心的“大树”旁,张耀元小心地开锁、取信,把孩子们的心事和“秘密”一一封存在箱子里。额外发现的一枚硬币、一颗瓜子逗得她呵呵笑:“这是孩子们请我吃瓜子呢!”
张耀元是重庆市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倾听孩子们的心事、协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件特别的小事她已经做了2年多,她和同事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树洞姐姐”。
2021年9月,时任璧山区大兴派出所副所长的张耀元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缺乏倾吐心声的渠道,他们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家庭和社会忽视。于是,她萌生了建设“树洞”的念头。
同年11月,“树洞口袋”计划正式发起,一支由民警和心理老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走进中小学课堂,引导学生将心事写在五彩纸上、放进“树洞”里。截至目前,活动覆盖璧山全区初中学校和城区内小学,已推广学校建起36棵“大树”。
5月正值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张耀元走进璧山区河边初级中学,通过变戏法、讲故事等形式,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
只见她手中拿着一把单色扇子,一翻转,就变得五彩缤纷。“有的小朋友说,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张耀元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色彩,不应妄自菲薄,遇到烦恼和困惑时,也可以把心事写成信投到“树洞”里。
课程结束后,张耀元提着装满信件的密码箱回到位于公安局的“树洞口袋”工作室。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四面墙上、几张桌子上布满了彩色的信封。
亲子关系矛盾、人际交往困惑、个人心理烦恼……“树洞姐姐”每拆开一封咨询信,都会耐心地解答和回信,让孩子们了解如何用正确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这几年来,让张耀元和同事董真真印象深刻的一个孩子,因为皮肤较黑,被同学们取了难听的外号,导致她一度内心自卑,甚至不敢抬头与人对视。
一次心理健康课后,“树洞姐姐”主动和她谈心,鼓励她勇敢向言语欺凌说“不”。“后来,这个孩子变得自信起来,参加学校的普法比赛得了奖,当上了班干部,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张耀元说。
2年多来,“树洞姐姐”收到4000多封信,还有来自孩子们满满的爱。从黏土摆件到“铅笔屑花”,从人物漫画到100分的试卷,直到工作室墙面都挂不下了,张耀元只得用档案袋珍藏起来。
“她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很暖,很暖……我记得她微笑着的脸和认真倾听的样子,周围光线暗暗的,但是却越看越亮,她就好像在发光一样,把我胸口的大石头都照穿了。”一个女孩在给张耀元写的信中说。
许多人被“树洞姐姐”的故事感动,一位插画师免费为工作室绘制了卡通形象,画里的女警官笑得灿烂,如孩子们所描绘的那样,身上笼罩着一层“光环”。
“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心事有人问、有人听、有人管。”张耀元说,如今工作室建立了“树洞收信—树根追源—树枝解困—树叶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
据介绍,工作室会将收集的问题按学校管理、同伴矛盾、心理异常、亲子关系、社会问题等分为6类,其中重点对象“一人一档”,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随后,将根据问题轻重程度,采取信件回复、团体辅导、一对一面谈、长期通信等形式进行反馈。
截至目前,“树洞口袋”计划已收信4623封,手写回复486封、点对点面谈526次、团体辅导109次,解决校园、家庭、心理隐患类问题863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49起。
“就像我在课上变的戏法一样,一把扇子可以有多种色彩,孩子们的人生不能由任何人定义,他们应该健康、快乐地迈向更宽阔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将持续为之而努力。”张耀元说。
(记者周思宇)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