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咬7天后死亡!户外出行警惕这种“小黑点”……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令人心痛的帖子,记录自己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女子被蜱虫咬,从发病到死亡仅7天

4月12日晚,该网友的母亲突然说没食欲,身体感觉有点发冷。起初,家人以为就是普通感冒发烧,并没有在意。经过多重检查,其母亲被确诊为“蜱虫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已发展为重症。

4月17日,其母亲病情进一步恶化,被送进ICU;18日医生告知家属,病人的生还概率很低;19日下午,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从发病到死亡,短短7天,一只小小的蜱虫就要了一条命。

此前,据都市快报报道,因为一只小小的蜱虫,浙江一个家族四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其中两人去世,两人危重入院。

一个“小黑点”为何有如此威力?

蜱虫叮咬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喜欢攀附在人或动物皮肤较薄的部位,时间可长达十几天,“吃饱喝足”的它体型会膨胀几十倍,在人的体表能形成如一颗黄豆大小的“痣”。

据了解,每年3-10月是蜱虫的活动期,5月和6月密度达到最高,目前已进入蜱虫活跃期。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

专家表示,大多数新型布尼亚病毒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但重症、危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也高达60%至70%。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预防蜱虫叮咬,可以这样做:

1.“全副武装”: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便于发现蜱虫,戴上帽子、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

2.使用驱虫剂: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表面应涂抹、喷洒驱避剂。

3.游玩后全身检查并清洁。

4.给宠物定期除虫。

被咬后如何应急处理?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硬拔”。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正确做法是:

1.先把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2.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3.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目前已进入蜱虫活跃期

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

转发提醒~

综合国家应急广播  央视新闻  潮新闻  都市快报  科普中国

热门相关:隐婚99天:首席,请矜持   国民校草求抱抱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   呆萌配腹黑:倒追男神1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