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销售存四大乱象!购物防骗支招

如今

社交平台因为其便利性

成为很多网络商家

销售商品的渠道

这些商家散落在各大社交平台中

隐秘而庞大

且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

社交销售中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乱象1:夸大宣传忽悠人

西安一位家长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则高考提分的推广文章,宣称参加其组织的学习,“每个学生单科提高30—50分以上,应届生上岸率100%,名校录取率达到70%以上”。她交了2000元学费后才发现并没有宣传的“一对一”教学,只是收到些电子版练习题。当她通过微信联系商家时,根本无人搭理。

记者调查发现,夸大其词是社交销售中引诱消费者掏钱最常见的手段。网文推广公司尼克科技公司负责人尚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社交平台上的商家往往存在短视行为,如果其账号遭到投诉或是被封号,他们会再开一个账号接着发文章、小视频。因为忽悠消费者被处罚的成本低,所以社交平台上各种不实广告总是屡禁不止。

乱象2:违规售卖违禁品

北京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她在社交平台闲逛时,看到有卖烟花爆竹和电子烟的商家。烟花爆竹的销售者表示,产品可以同城送货,保证质量不伤人。电子烟的销售者则神秘地说不要问有没有销售许可证,商品保证质量,成年人、未成年人都有买,没有任何人退货。

但社交平台不是法外之地,违规销售产品同样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记者了解到,湖北汉川市张某在2016至2022年期间,多次从国外购入大量减肥药。经查,该批减肥药被检出“芬特明”(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又名安定,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等物质。后经湖北省孝感市市场监管局认定,张某所售国外减肥药为假药并被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乱象3:销售欺诈坑害人

一位网友表示,今年9月,其家人被微信朋友圈一则弹窗广告吸引,内容是“同城快修到家防水补漏”。点击广告中的公众号就可以约师傅上门服务。预约师傅上门后,对方保证1000元以内完成施工作业,没有签订合同就开始施工,结束后师傅却要收取6800元,并威胁其家人如果不给钱就不走。因为怕闹事,该网友的家人扫码支付了5000元。事后,在网上查询发现此为强制消费的骗局,有不少消费者被骗。

乱象4:售后缺失困扰多

网友“金桔”对记者说,她在微信朋友圈买了一件外套,因不合适要求退货。商品寄出6天、物流显示对方已经接受,但就是收不到退款,她催促商家也得不到回复。

有着5年微信团购经验的团长“宝子妈”告诉记者,社交平台的商家不同于大的电商平台,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平台监管力度也不够大。一些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商家退货量比较大,导致售后服务压力很大大。

网络社交平台购物“四注意”

1、网络购物要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大型电商平台 ,这类平台的付款有严格的程序,退换货、维权取证较为方便、快捷。

2、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购物时,一定要核实卖家地址,保留好涉及商品服务的数量、型号、质量、承诺等关键信息,要求经营者提供购物凭证 等。

3、对平台内的好友发送的销售信息,特别是陌生链接,要提高警惕,不轻易在不知名的网站购物,避免上当受骗。

4、选择社交平台购物时,保留聊天记录 ,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先与卖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及时拨打卖家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在全国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投诉。

热门相关:神武觉醒   我家影后超甜的   我在末世有套房   我在末世有套房   高甜预警:我家影后超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