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欧盟别拿“禁止强迫劳动”当政治工具
欧盟日前就“禁止强迫劳动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新规则达成临时协议,将对公司供应链中涉嫌使用强迫劳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按规则要求,当局如调查确认,可要求相关商品从欧盟市场和网络市场撤出。不遵守规定的公司可能会被罚款,被禁产品需要从供应链中消除强迫劳动因素才能重新上市。
据媒体报道,因为需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份协议文件中没有提及具体国家的名字。但最初制定这一“新规则”的提议,与一些西方政客渲染的所谓“中国存在强迫劳动”有关,而中方对这种抹黑攻击多次予以驳斥。
笔者认为,欧盟方面制定关于禁止强迫劳动产品的临时协议,应充分遵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积极服务全球民生改善与合作,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有序发展提供制度支持。“禁止强迫劳动”,不应服务于意识形态变成地缘政治工具,不能促成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隐形升级,也不能成为扩大先入优势的制度门槛。“禁止强迫劳动”,应沿袭国际劳工组织尊重劳动与社会公平的初衷,充分发挥制度保障对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融入全球范围的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当中。
第一,欧盟的新规则应积极弥合各国在国际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阶段性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先后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考虑因素。而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为资本密集型甚至研发密集型的“先入优势国家”(如欧洲一些国家)充分运用劳动密集型市场的区位优势提供了重要基础。劳动密集型市场在加快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逐步获得更加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贸易方式也由传统的劳动力最终品输出,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劳动中间品投入。劳动力要素也将随之从基础投入的生产部门,流向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部门。
欧盟方面要“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更需要充分释放劳动产品作为市场结构转型重要载体的“活水机制”,为保障劳动力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自由流动提供制度支持。通过那些“先入优势国家”在研发和资本等国际合作领域的长期可持续性投入,加快提升劳动密集型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生产合作机制,积极弥合各国在国际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技术差异、效率差异、收益差异,从而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结构升级。
第二,应积极推动各国在全球社会责任中的民生合作。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从传统垂直分工,向新型网络分工的生产方式转变,各国嵌入全球经贸网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显现。全球许多国家在改善贫困收入、促进市场就业、加大医疗保障、提供教育机会等重要议题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享受产品服务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应积极承担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社会责任,通过开放经济的社会网络效应和激励相容机制,充分释放劳动力要素联接各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积极作用,在绿色化、数字化、创新型的新经济增长领域,积极推动开放包容的民生合作。
第三,应为欧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和基础。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要素在生产和服务部门呈现的形态更加多元化,劳动力附加值的判断更加模糊化,各国对于强迫劳动的不利事实认定机制更加差异化。“禁止强迫劳动”需要进一步深化各国在劳动力要素的监督规制领域的制度创新,构建公正公平的国际判定标准,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纠纷仲裁机制,防止一些国家或一些政客借“禁止强迫劳动”,助推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单边主义制裁。最终令欧盟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与合作更加顺畅、融洽。(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系主任,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智库专家)
热门相关:甜蜜隐婚:老公大人,宠上瘾 资本大唐 万古第一帝 龙组使命 绝代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