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列:建设美丽中国,助推生态复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它从“新、全、美、实、广”5个方面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给予更明确的提升。美丽中国建设,在当前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格外引人关注,大到影响全球气候行动的成效和国家的发展,小到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从国际看,中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发达经济体通过“污染跨境转移”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这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道路。国际能源署(IEA)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2022年增加50%,中国是“主要驱动力”。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中国还生产了全球2/3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电池等领域的减排技术也是发展的亮点,发展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业在全球表现突出。中国在绿色转型上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发展的脉搏。
从国内看,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为1961年以来最高。此外,频发的极端天气冲击着正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与此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努力得到回报,美丽中国建设对提高公众的福祉有目共睹。
从《意见》看:目标要求“新”,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范围内容“全”,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二是建设美丽中国涉及气候、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建设系列“美”,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成功经验“实”,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球合作“广”,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进而通过全球合作打造美丽星球。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包括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5类指标。在《意见》中,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容已大为拓展。
在“气候行动”中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在“环境持续化”进程中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在“经济绿色化”进程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在“政治法治化”进程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在“文化生态化”进程中,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在“科技创新化”进程中,加强科技支撑,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数字赋能,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在“社会和谐化”进程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
《意见》特别提到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性。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样本。2018年9月,“千万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温更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和,中国更美丽是我们的目标,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生态复兴,将重构世界未来的图景,转变人类生存的理念、再造社会发展的模式。(作者是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
热门相关:少林武僧在异界 顺明 陆爷的小祖宗又撩又飒 天河大帝 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