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长安: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体现“先立后破”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以鲜明态度回应社会期待,这将有效化解焦虑感,增强各方干事的主动性,为经济向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透过九项重点工作安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央关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内涵,即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方面多出实招,力争取得更好效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方面加大进度,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努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最佳的“政策+市场”合力,塑造更加积极的社会预期,加快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的进程。

九项重点工作中的第一项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项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两项工作放在靠前位置,体现了向科技创新要发展动力、积极拓展国内大市场的战略意图,体现了统筹需求扩张和供给增长的系统化思维,也体现了“破”与“立”相统一的思维。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即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要靠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同时也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改革促进供需两端高质量增长和良性循环。而从长远看,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力争上游、开辟产业新赛道,也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立”,一旦新产业、新模式形成,落后的产业、产能、工艺模式就可以被替换掉;扩大内需也是有“立”有“破”的,壮大新型消费市场就是“立”,替代不适应新消费习惯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破”。

第三、四项重点工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激发和释放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社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来说,要解决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说,是要解决好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到境外拓展市场、壮大业务规模的问题。要进一步统筹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维护经济发展安全。可以说,改革开放是解决“破”“立”矛盾的关键,也是实现“先立后破”、达成新平衡的重要方法。

第五项工作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点提到了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这些领域“稳”和“进”的关系更加突出,每个方面的风险都要先摸清底数,做好纾解和出清工作,该注入流动性的要及时合理注入,该调整机制的要抓紧调整,该构建新承接平台的要抓紧构建。经济运行中不可能没有风险,但要建立常态化监测和纾解机制,防止单个风险和局部风险扩散为连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这样,该立的才能立得住、立得稳,该破的也才能实现稳妥处置和过渡,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冲击。

第六项“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第七项“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第八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均属于“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的工作。“三农”对于保持经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是发展国内大市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居民享有更好生活的保障;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发展关系到长远经济安全,也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创造了广阔空间。在经济回升向好的进程中,第六项、第七项也许会更注意“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第八项则会更注意“先立后破”。我国是煤储藏大国,既要积极发展风、光、核等新能源,也要充分重视煤资源的清洁和高效使用。要立好多种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格局,做好能源战略储备,防止“为破而破”。

第九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会议专门提出来,说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加以解决。加强前述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是为了巩固提升民生福祉。

我国经济是一艘巨轮,庞大的内需潜力、强大的制造业体系、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基础是我们应对暂时困难的底气;同时,我们要积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的困难,积极主动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的关系,不断巩固经济向好态势。(作者是资深财经评论员)

热门相关:现代隐士高手   唐枭   隐身侍卫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都市最强小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