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没回哈尔滨,我倒成了那个最正宗的东北人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今年冬天最火的旅游目的地,估计就是哈尔滨了。
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份热潮,一是因为我现在确实没多少旅游的心思,二是因为我本来就是哈尔滨人,哈尔滨有什么好地方我也差不多都逛过了。更何况,哈尔滨本来也是个老牌旅游城市,每年冬天都有人来这边看冰雕或者去亚布力滑雪,这也许只是冬天文旅局的一次例行宣传活动罢了。
尤其泼水成冰这个项目火了之后,每年都有不少人来东北给自己泼一身水……
我心想,这种例行公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直到我们编辑部的阿吽老师分享了一张截图后,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啊???
按理来说,“咸豆腐脑”这种祖宗章程,在我的印象里是断不会因为冬季游客而有所改变的。而如今眼看着“咸党大本营”就要这么被偷家了,我终于意识到这次的旅游热潮,也许超乎了我的想象。
完蛋,我成游客了
坦白说,网上这些哈尔滨旅游视频看得我有点迷糊。因为就这两个月哈尔滨的出现的各种游乐项目,我活了二十来年都没见到过。
这次爆火,与其说是一次元旦旅游热潮,不如说是一次大型城市改造,毕竟我也在这地方待过这么多年,可索菲亚教堂的这个人工月亮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而这之后,我又在各个平台上见识到了诸如热气球、气垫船、街边暖气房(啊?)以及摆盘冻梨刺身这个我至今都没太理解的花活……说实在的,刷到这些视频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三句话:“这是什么?”“那他吗又是什么?”“这些都是他吗怎么变出来的?”
看到这玩意,疑惑的不光是哈尔滨人吧?
而这,还远远不是最让我感到害怕的一集。
为了照顾外地游客,本地的出租车完全失去了当初拉着我在江北大马路上一路狂奔的豪爽劲,反而一嘴一个公主地搞起了“夹子”。这种改变让我彻底破防:这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些哈尔滨司机吗?
清醒一点,你们是东北的哥啊!
而至于甜豆腐脑、请鄂伦春族出山以及我发誓我从来就没见过的驯鹿等等……今年的哈尔滨为了引流,几乎把家底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成功地把自己弄成了本地人也认不出来的模样。而我这个漂泊在外的哈尔滨人看到这一场景,也莫名想起了一个关于学校改建的经典都市传说:每次学校翻新整新活,都是在毕业了之后才弄的。
而我前脚刚刚离家不久后,哈尔滨就这样成为了一座大型游乐场。我想这则都市传说,大概也许确实是真的了。
问题已经不再仅限于学校这个层级了……
当然,这毕竟是一次旅游热。平时游客们主要也是冲着哈尔滨的本地特色项目来的。而今年,不仅本地的传统冰雪项目出了圈,不少南方游客还在这个元旦假期发起了一场“南泥北运”活动,好好体验了一回北方大澡堂搓澡文化,更不用说那些可可爱爱的“砂糖橘”,以及南方游客们在哈尔滨遭遇的种种有趣瞬间。
后来广西老哥们还运了不少砂糖橘来感谢哈尔滨照顾这些来自广西的小游客
还有每年冬季的传统保留项目:引诱老实人舔铁
当然,伴随着这份热潮,不少争议也随之而来。但无论是本地文旅部门还是普通市民,为了捍卫这份好不容易得来的旅游热,则是以一种完全零容忍的态度面对这些争议,无论是大度的退票还是本地人声讨宰客饭店关门,此次哈尔滨处理争议的行政效率和舆论态度更是颠覆了所有人对东北的偏见。
可以说,哈尔滨正用尽全力去摆脱以前的刻板印象,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型游乐园,我感觉要不了多久都能复活哈飞,直接把直升机从机库里拉出来做个空中观光项目来给这份热度帮帮场子。
哈尔滨这下,真是彻底火了。
我相信,从各种新闻和评论区中,各位读者估计早就看到了对这一热潮的五花八门的解读。但对我来说这件事其实更加纯粹:老家旅游业火了,不少人因此挣了大钱,尤其目前为止近60亿的旅游收入,而且其中不少利润也要归属于本地小摊小贩,不少本地人实打实地从这次热潮中获了利,旅游业的火爆也许真的能让老家那低落许久的经济好转一些。
不过,这份火爆带给我的不仅是兴奋,也让我感到了一丝恍惚,毕竟作为一个哈尔滨出生的孩子,看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日常被不少人当做新鲜事在媒体上广为传播,这个经历我确实也是头一回。而无论是兴奋还是恍惚,最终都在我的心中化为了一句感慨:
“尔滨,你可算是出大圈了!”
哈尔滨与我
自从去年淄博带起了新一轮的年度旅游热潮后,我就会时不时的会想象一下哈尔滨是不是也能迎来这样一个机会。
毕竟抛去我个人的情怀滤镜,这里的旅游资源也并不输其他网红城市。每每走在遍布欧式风情建筑的道里区时,只有那些中文广告和路边操着东北口音的行人才能让我意识到这其实是座东北城市。东正教堂、中央大街、大剧院……哈尔滨的一切诠释着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在东北亚的完美融合。而这样的城市风情也为各种活动增添了诸多风情,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国际啤酒节……这一切都彰显着哈尔滨深厚的人文底蕴。
哈尔滨也是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音乐之都
而走出城区,我也会在夏天去远郊的庄园里感受俄式庄园的清爽,在秋天去横头山一睹秋日山头黄红交织的色彩碰撞,冬季的冰雪自不必说,在春季去附近的山林里走一走,还能看到在尚未消融的积雪中穿行的山泉……更不用提这个城市一贯以来给人们的印象:慢节奏、物价低,生活性价比高……这些特质句句戳中着一线都市中年轻打工人们的内心,以至于今年冬天,不少人将哈尔滨奉为了他们的“精神故乡”。
但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还是哈尔滨那洋溢着东北特色的热情。
也许是因为东北人普遍的健谈性格,也许是多年来哈尔滨本身失落了太久,不少人好像都一直憋着一股劲,迫不及待地想要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哈尔滨这座城市真的很需要一个契机,来让大家发泄一下内心对家乡的展示欲。
而这种心态不仅存在于那些本地人心中,也刻进了我这种已然离开哈尔滨的游子心中。
我曾经有几年拿着老家的照片当自己的qq和微信头像
我不否认我曾经很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总觉得在哈尔滨赚的钱太少,在哈尔滨总容易碰见大嗓门的中年人,在哈尔滨常常融不进那走几步路都要走关系的社交氛围……但当我离开这里后,似乎一切不美好的事物都渐渐忘掉了,所能记起的反倒都是些温馨的回忆。每当他人问及我的家乡时,我也总是相当热情地介绍着哈尔滨的这里或者那里,热情劲一如在网上给游客们做着旅游攻略的本地UP主一样。
图源自UP主辣辣Pony
这种热情也许源于我的乡愁,也可能来源于东北人自带的乐观主义和自来熟性格,是哈尔滨乃至东北文化刻在我DNA中的文化烙印,而这种热情也构成了哈尔滨的底色。也许它看起来是一座有着欧式格调,有些高冷的后工业化城市,但在骨子里,它仍然保持着东北农村大妈一般的热闹劲。在我眼中,这种外冷内热是哈尔滨的城市性格,更是这座城的魅力所在。
毕竟,“尔滨,你怎会变得如此陌生”只是一句玩笑话。虽然今年这座城市为了这股旅游热做出了不少改变,甚至整出了不少我从小到大都没怎么见识过的花活,但这股根植于哈尔滨城市文化内核的热情劲没有改变,哈尔滨始终还是那个哈尔滨。
图源自网络
更何况,这波旅游热不仅让哈尔滨逮到了释放自己这股热情本色的机会,也带来了一个能够规整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契机。
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我衷心希望这份热潮不会停息,持续越久越好。
况且就个人私心而言,外地人来本地带动旅游,有面子有钱赚不说,这万一之后真有直升机环城观光项目的话本地人也能沾沾光,说不定我回去时候装装外地口音,出租车司机也能管我喊声王子不是……
热门相关:万道龙皇 邪王独宠:纨绔异能妃 密愛 奇幻孽缘 年轻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