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少年的你》打92分:敏感话题拍得很克制

  今日,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易中天在微博中评价了正在影院热播的《少年的你》,他为这部影片打出了92分,并表示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处让这部影片成为艺术。

原文链接>>>>

  此外,易中天还谈及了《少年的你》备受争议的“融梗”问题,他承认自己无法回答电影是否融梗,但他称:“除非极个别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够做到绝不借鉴,关键在于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袭,还是创造性地用人如己。比如借刀杀人,说起来也算套路了。但只要用了意想不到的借法,把不是刀的东西变成了刀,就该叫好。”

以下是易中天评价《少年的你》原文:

克制是大家风范

  曾国祥作品《少年的你》我给92分。

  因为挑剔的我,找不到可以挑剔之处。

  也因为这部影片,有太多的敏感话题:

  底层人民

  破碎家庭

  校园霸凌

  升学压力

  还有早恋以及与之相关的……

  请问哪个不是雷区?

  打分的时候,难度系数是要加权的。

  何况无论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都完成得漂亮之极。

  结果,影院里泪流成河,银幕上风轻云淡。

  所有的雷区和泪点,都拍得极为克制。

  克制,是大家风范。

  唯其如此,打打杀杀的《教父》才拍得诗意盎然。

  曾国祥也一样。

  为了这分克制,我愿意很不克制地给92分。

分寸感绝非小事

  克制不是冷漠,是分寸感。

  分寸最难拿捏。

  尤其是牵涉到敏感话题,还是青少年的。

  不可说,又不可不说。

  怎么说,就成为问题。

  也许,不过是陈念在小北那里洗了个澡。

  也许,不过是小北光着上身给陈念剪了头发。

  也许,是他们俩躺在一张床上,什么都没做。

  但,全都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

  结果怎么样呢?

  懂得分寸的小北,只是默默跟在陈念的后面。

  没有分寸的同学,则把“玩笑”开成了谋杀。

  分寸感,岂是小事,又岂能小觑?

成长的代价,该不该沉重

  也有人表示不满。

  比方说,警察的戏没交代清楚。

  郑警官与陈念的特殊关系没表现出来。

  刑侦队长明显多余,等等。

  甚至有人总结说,这部影片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是校园霸凌,一个是少年爱情,还有一个是刑侦破案。三个故事搅在一起都没展开都没讲好,不知道编剧要干什么,导演要说什么。

  这其实是想多了。

  因为没有三个故事,只有一个。

  那就是陈念和小北的抱团取暖。

  主题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成长,或者成长的代价。

  这是一个学校不教,家长不讲,成年人不带着玩,却又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而且绕不过去的事情。

  稀里糊涂度过成长期的,很可能进入社会以后,还要靠吃苦头来补课。

  成长,必须付出代价。

  问题在于代价的大小。

  魏莱的代价,是永远没有了未来。

  陈念的代价,是差点没有了人生。

  如何使成长的代价不那么沉重,是个难题。

陈念和小北,以及郑警官

  陈念和小北,都是必须为成长付出沉重代价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帮助,甚至没有人关切,只能自助自救,甚至自生自灭。

  因此,当他们不期而遇,便谁也离不开谁,就像两只互舔伤口的小动物。

  尽管一个是优等生,一个是小混混。

  但孤立无援,是一样的。

  缺少关爱,也是一样的。

  小北不惜赴死也要让陈念脱罪,恐怕只因为她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这样看,警察的戏就不是问题。

  因为那原本只是背景,只是为了把陈念和小北的不离不弃推向极致。

  至于郑警官,则只是特别人性而已。

  他并不简单地把案件当事,更愿意把嫌疑人当人。

  就像医生,重要的不是治病,而是救人。

  对于陈念,也只是大哥哥般的疼爱和关心。

  作为人性的警察,他也不愿意陈念因愧疚和负罪痛苦一生。

  电影的表现,可谓恰到好处。

  就连那位女警官,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也非常到位。

  好作品,是连小戏也不放过的。

  至于有人批评这部电影没有挖出社会问题的根子,也没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只能这样回答:

  抱歉,这不是电影的任务。

电影到底是什么

  还是要回到对电影的认知。

  电影到底是什么东东?

  我的观点是:

  电影是一种工业化生产供大众消费的视听综合观赏物。

  因此,电影并不都是作品,更多的是产品,甚至商品。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是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处。

  所以,我要给《少年的你》92分。

  高不高?

  实话实说,是高了点。

  但,学一次“少年人一往无前”不行吗?

关于融梗

  备受争议的,还有原著的融梗问题。

  这部电影是否融梗,我回答不了。

  什么叫融梗,我也说不清。

  想说的是,除非极个别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够做到绝不借鉴,关键在于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袭,还是创造性地用人如己。

  比如借刀杀人,说起来也算套路了。但只要用了意想不到的借法,把不是刀的东西变成了刀,就该叫好。

  这样说,太抽象。

  但不妨看个例子。

  比如,鲁迅先生说:

  然后有人写:

  这算什么呢?

  我不知道。

  但,如果这样写:

  我看要叫创作。

  有诗为证:

  这两句,也融梗了,诸位知道原诗吗?

热门相关:满级绿茶她重生了   受益妃浅:腹黑世子痴傻妃   进化之路   进化之路   末世狩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