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图雄心勃勃,现实中诸多难题,印度载人航天准备好了吗?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于2月27日正式宣布,将于明年开始该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从而让印度成为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具备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近年来印度接连在航天领域取得突破,包括全球首次成功将探测器降落在月球南极附近,因此印度载人航天计划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十多年过去了,印度的各项配套工作准备好了吗?
延迟10年的计划
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27日称,印度“加甘扬”载人航天飞行计划以梵文“Gaganyaan”命名,意为“天空之船”。印度早在2006年就启动载人航天计划,最初规划是在2014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但该计划此后几经变迁,最新的规划是2024年实现两次无人试飞,用载人飞船将机器人送入太空并全面检验相关设备的可靠性,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将3名宇航员送入400公里的近地轨道,停留数天后返回地面。
相比其他国家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时只搭载一名宇航员,印度首次航天发射计划搭载3名宇航员,足以证明其自信。《印度快报》2月28日称,4名印度候选宇航员在ISRO举行的仪式上公开亮相,他们被称为“准备进入太空的梦想家、冒险家和勇士”。印度总理莫迪和ISRO主席索马纳特还将带有金色翅膀的徽章别在他们的衬衫上,莫迪称他们是“印度的骄傲”,“这不仅仅是四个名字或四个人。他们是即将带着14亿印度人的抱负去太空的四股力量。我祝贺并祝愿他们一切顺利。”
事实上,早在1984年,印度宇航员夏尔玛就搭乘苏联“联盟”飞船前往“礼炮七号”空间站,进行了为期7天21小时40分的太空飞行。但依靠他国实现载人航天并不能满足印度的航天雄心。2019年6月,ISRO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签署协议进行宇航员训练,包括进行预备宇航员筛选、医学检查、太空训练等,同时ISRO还在班加罗尔建立了宇航员训练设施,提供课堂训练、体能训练、模拟器训练和飞行服训练等。
美国“太空”网站2月28日介绍称,ISRO还展示了将于今年进入太空的人形机器人“Vyomitra”(梵语意为“太空朋友”)。按照ISRO的规划,它将在宇航员正式升空之前,搭乘载人飞船验证相关技术。它属于无腿机器人,具备对话、发出警报功能并能监控乘员舱的各种参数。印度科学技术部部长吉坦德拉·辛格在2月初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该机器人是为了模拟太空环境中的人类功能并与生命支持系统互动。
新型载人火箭“七连胜”
BBC称,印度“加甘扬”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该国运力最强的LVM-3运载火箭和“加甘扬”载人飞船的组合。“太空”网站称,ISRO不久前刚通过了LVM-3运载火箭发动机的资格审查,确认它具备“安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能力。据介绍,LVM-3运载火箭属于大型三级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高43.43米,芯级直径4米,整流罩直径5米,起飞重量达到64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尽管相比其他航天强国而言,该火箭的性能并不算突出,但已经是印度当前最先进、最可靠的大型火箭,理论上可以胜任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工作。
“太空”网站介绍称,LVM-3运载火箭此前的2次验证飞行和5次运行飞行取得了全胜,它在印度航天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去年的“月船3”号月球探测器就是由该火箭负责运送,此外还在2022年为英国“一网”公司执行了一次商业发射任务,将36颗卫星准确送入轨道。
载人飞船已准备多年
“加甘扬”载人飞船也大胆采用两舱构型,由乘员舱和服务舱组成,可搭载3名宇航员。其中乘员舱承担携带宇航员返回地面的重任,而服务舱负责提供在轨推进和姿态调整。由于载人飞船需要克服诸多可靠性和安全性难题,ISRO为此已经进行了多年准备。
早在2007年1月10日,印度就使用PSLV火箭将重为555公斤的返回舱送入轨道进行测试。它在轨飞行12天后成功再入大气层并溅落在孟加拉湾的洋面上。这标志着印度初步掌握了航天器再入返回的热防护技术。
2014年12月18日,LVM-3运载火箭首飞的时候就搭载了“加甘扬”载人飞船的乘员舱进行了亚轨道测试,这个重约3.5吨的全尺寸乘员舱被送到126公里的高度后打开减速伞,最终溅落在孟加拉湾,印度海军救援人员成功对乘员舱进行了回收。2023年7月22日,印度海军和ISRO组成的联合团队再次在维萨卡帕特南成功进行了乘员舱港口回收演练。
2023年10月21日,印度又成功测试了“加甘扬”载人飞船的紧急逃逸系统的有效性。该测试的目的主要是验证火箭在发射中途发生故障,逃逸塔是否能正常工作,将载人飞船快速带离存在故障的火箭。
莫迪政府的路线图
BBC称,莫迪政府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空间探索路线图,除了在明年将印度宇航员送入太空外,还计划在2035年建立印度空间站,并在2040年前将印度宇航员送到月球上。但印媒坦言,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今日印度”电视台认为,建造空间站的难度远远高于卫星开发,需要尖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支持,印度还需要大幅度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例如印度航天测控系统能力有限,后者负责在茫茫太空之中找到和精确定位飞船的位置,并下达指令,确保飞船按照预定航迹飞行,目前印度许多太空探测活动测控都是在美俄帮助下完成。
此外,印度航天习惯“花小钱办大事”,例如印度的月球和火星探测器成本都远低于其他国家。但这种过于节省成本的做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对于长期和系统性的航天活动而言,很多设备都不能“凑合着能用就行”。一名印度航天部门人士告诉《印度教徒报》,空间站和载人登月都需要大量、长期的投资,“在得到预算之后,我们才能确定这些时间表是否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