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寒潮天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环球网综合报道】"总体来看,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处于高位但略有下降,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活动呈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12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专家研判认为,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病原体仍可能以流感病毒为主。

随着寒潮来袭,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诱发感冒流行,重点人群该注意些啥?康复期如何快速恢复?年底人员流动增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哪些情况可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在患呼吸道疾病后,什么情况下可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介绍说, 一是以发热、咽痛、咳嗽、流涕、鼻塞为首发症状,且病程在1周以内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来社区就诊,这一类患者大都是急性的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二是反复咳嗽、喘息或反复流涕鼻塞,病程超过2周甚至4周,但无明显发热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来社区就诊。这一类患者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都可以先来社区作初步诊断,大多都能在社区进行治疗,或者经过社区家庭医生的判断后可更精确地转诊到专科,避免居民在综合医院各个科室间反复奔波。

呼吸道疾病痊愈后如何加快恢复?

呼吸道疾病痊愈之后,在恢复期,中医可以用哪些手段强身健体,加快恢复速度?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对此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用中医手段帮助大家强身健体,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一是要加强防护,避免再次感染或者合并其他感染。疾病的恢复后期或初愈期,身体相对虚弱,这段时间仍要加强防护,比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加强营养、避免跟患者接触等。

二是要起居有节,避免劳累。这段时间是身体从病到愈的过渡阶段,劳累以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增加患病风险,因此建议规律起居,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放松心情、促进恢复。

三是通过中医食疗方法增强身体抵抗力。比如“四白粥”,能够健脾养胃、固护正气;身体特别乏力的人,用太子参泡水、煮粥或者煲汤,可以益气养阴,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提示如果对上述食疗方或代茶饮中有成分过敏者慎用。

四是适量运动对身体恢复有关键作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提升心肺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能够强身健体,促进健康。提倡轻度活动为宜,比如每日散步或者慢跑一到两次,每次20-30分钟。特别注意的是,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或运动频次,以身体微汗为宜,切勿过劳。

不少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恢复之后依然有轻微的咳嗽症状,有的持续时间还挺长,从中医的角度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咳嗽,缓解不适?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表示,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病的患者,首先要维持原有的基础治疗,另外建议到专病门诊就诊,由专科医生调整方案,切勿自行调整,以免病情加重。对于没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在呼吸道疾病恢复后期也会出现咽干、咽痒、少痰、微咳等症状,中医中认为是肺阴不足的表现。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或者代茶饮来养阴润肺、减轻咳嗽。

孙鲁英说,食疗方推荐“润肺汤”,即用梨、百合、陈皮、冰糖煮水,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加冰糖。代茶饮推荐“沙参玉竹麦冬汤”,即用沙参、玉竹、麦冬泡水或者煲汤,另外蜂蜜水也有一定的润肺止咳作用,可以每日适量饮用蜂蜜水,但是糖尿病病人不推荐使用。注意,对于上述食疗方或者代茶饮中有成分过敏或者有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保持每日摄入足量水分,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吸烟饮酒或者摄入辛辣食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等,均有助于缓解咳嗽。”孙鲁英说。

寒潮来临,哪些人群要注意?

米锋表示,近期的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是寒潮天气下需尤其关注的重点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滑防摔倒,如出现冻伤、失温及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解艳涛表示,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同时冬天也是甲流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急性感染会引发心衰等严重情况。因此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生活规律。老年人要保证规律的作息,规律饮食。二是注意保暖。增加衣物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起居环境温暖。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时间不宜太久。避免冷水、冷食,避免受凉感冒。三是科学锻炼。尽量不在冬季的早晚外出锻炼。四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做好血压、血糖等监测,规律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少剂量。如果出现胸闷、胸痛、肢体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刘韬介绍,寒潮来临时儿童非常容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也常常是首发症状。

一是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可口服儿童退热药。发热的儿童,如无明显咳嗽或呕吐等伴随症状,可以在家中对症处理2—3天,不用立即就医。

二是用药方式,可以选择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口服治疗可以减少去医院来回奔波、等待就医就诊和输液的辛苦,让孩子在家中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照顾,也避免因输液治疗在医院滞留时间过久而引发交叉感染,所以在用药方式上也不用刻意为孩子选择输液给药,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病程来判断。

三是在膳食上,要适度补充蛋白质营养,如瘦肉、蛋、奶等,但也要避免过度油腻;对发热的孩子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尿量来判断水分补充是否足够,尽量让发热孩子的尿量接近健康时的状态。

年底人员流动增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关于年底人员流动增加,个人如何防护的问题,彭质斌介绍,建议在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方面防护措施:

一是乘坐地铁、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并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做好在途个人防护。

二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三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暂缓出行,尽量避免感染他人。

四是大型聚集活动的举办方应落实通风、消杀和健康提示等责任,并关注和遵守当地呼吸道疾病防控信息和要求。

近期出台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聚焦公众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形和场景,区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等不同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分类建议,更加科学精准指导公众佩戴口罩。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热门相关:我有一张均富卡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   惊世第一妃:魔帝,宠上身!   都市极品小医圣   一等狂后:绝色驭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