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正式版游民评测8.8分 太空人才培训班
《缺氧》作为一款优秀的生存建造类游戏,它的抢先测试版经过两年的不断更迭,如今也更新到了正式版本。在这期间,开发商Klei为游戏加入了远超过最初版本的新内容:农业、医疗、矿产、太空,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有专项的改进,规划与建造要素的不断增强,也使得游戏更加耐玩。
开局一扇门,氧气全靠挖
我在游玩《缺氧》时,常常有一种在“炼金”的感觉。由于大部分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包括废气废水在内的一切物质,都要通过各种手段净化再循环反复利用。通过对物质的理解去将其转化成新的形态,让它们重新拥有利用价值,不正是炼金的含义所在么?当然,“炼金”在这里只是一种浪漫的说法,作为一款科幻主题的游戏,游玩《缺氧》靠的还是一些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除了氧气什么都缺
虽然把“缺氧”二字写在了标题上,但游戏中的氧气却并没有那么匮乏,因为制氧的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地下的蒸汽孔会持续地产生水蒸气,这使得水资源理论上是无限的。而电解水可以将这些取之不尽的水源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呼吸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家附近找到水蒸汽喷孔,等于少辛苦50周期
但只让小人们吸饱氧气明显是不够的,想要长久生存下去,还有食物、如厕、气压、降温、病毒、士气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可比氧气的供给复杂多了,玩家需要从周边的环境中提炼出出各式各样的资源,再用它们构造起一套精密完整的循环体系,才能将这个小小的聚落运营起来。
《缺氧》并不是一款休闲放松的建造游戏,它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非常多。例如挖掘空间和氧气稀释的平衡,管道的热量交换,建筑的耐热材质等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这些门槛的存在,使得刚刚接触游戏的玩家很难上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研究,或许就能发现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爱的画风是缺氧的一大特色
打造高素质太空人才
游戏大致遵循现实中的物理法则,温度与气压这两个物理性质在游戏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气压能让气体分层,二氧化碳会沉底,氢气则会浮在最上。温度则控制着物体的形态转化,低温下氧气和氢气都会变成液态,在一些设备上有着特殊的应用。
这些物理性质时刻左右着游戏的玩法:玩家可以根据气体分层规划建筑布局,让较重的二氧化碳自然沉淀到基地下方让植物吸收产氧;也可以利用炼钢厂产生的热量,加热水源产生高温蒸汽用于发电。
气体的分层也可以通过氧气分布图来查看
一些利用物理性质的简单的小技巧,不仅能提高很多效率,甚至能够代替游戏本身提供的工具。例如食物的保鲜可以使用冰箱,却需要耗费电力,但若将食物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空间中,同样可以达到保鲜效果。再比如净水器设备需要沙土过滤,但若用高温将水蒸馏成蒸汽再冷凝,得到的便是纯净水。
物理性质的还原令这款游戏从物理角度扩展出了很多玩法,游戏还提供了沙盒模式,玩家可以自行创造出测试环境,然后根据物理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寻找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也可以偷看一下整张地图长啥样
当然,除去这些理科知识,还有一些房间布局与管线安置考验玩家的规划能力。基地的建筑布局需要提前设计,而不能随地安放。精炼金属的工厂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若太过靠近生活区,就有可能影响到小人的睡眠。且大部分建筑都要连接气体与液体管线,建筑物一旦调整位置,那么跟着的管线设施也要随之改建。如果一开始建设时未能规划出分区,后期再拆除重建可是相当花费时间的事情。
早期的水循环系统,线路还不算太复杂
外太空的动植物与地球生物完全不同,它们消耗的“食物”和 “排泄”产物非常特别。浮油生物会吸取二氧化碳产生原油,玩家可以利用它在初期炼出石油;疾病章鱼会到处排放带毒的氧气,使用氧气净化器就能获取免费的净氧。想要管理好这些动植物不破坏原本的循环规划,再利用它们的性质化为己用,也是玩家需要妥善思考的。
好吃哈奇可以把吃下去的东西都转化成煤炭,看它的大嘴
至于逻辑电路和自动化,则是基地发展到后期非常必要的内容。随着基地的扩增,玩家需要同时兼顾很多方面的管理工作,若是同时有好几处发生供电不足、管线故障之类的警报便会手忙脚乱。一些收菜、净水等重复的工作,交给自动化逻辑电路处理是更合适的。这些与、或、非的逻辑门想要搞懂并不难,可到了实际应用阶段,怎样把一个手动的循环系统改造成自动化模式,足以让玩家研究上一整晚。
人员管理是游戏的一大核心内容,毕竟基地的发展全都依靠着这些可爱的居民。每个居民都有着不同的属性偏好,需要根据他们的爱好来进行工作安排,喜欢烹饪的就安排做厨师,善于创作的就雕琢艺术品。让他们学习自己爱好之外的技能,就会减少他们的士气。
有些角色可能只专注于一种爱好,不太好全面发展
士气一旦缺乏,就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过高的压力会让居民暴走,他们会毁掉基地的建筑或吃掉大量的储备食物。当然,居民连续工作、睡不好、饿肚子也同样会增加压力。如何在控制压力的同时,让居民尽量多工作,需要玩家为每个居民细致地安排好工作区域和日程时间,同时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缺氧》就像一个太空中的人才培训班。化学、物理、工程学、逻辑电路,甚至人事管理的内容都能在这款游戏中“学以致用”。
难以发明的永动机
任何建造类游戏发展到后期,玩家再重复已经完成过无数遍的基础内容就会产生疲倦,所以让基础部分达成自动循环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法。因为物质之间转化的损耗很少,投入产出比基本持平,且拆除建筑不损耗资源,玩家可以自由地建造和实验不需考虑损失,所以在游戏中打造自给自足的循环是理论可行的。
如果仅想保障小人的生存,达成氧气、食物与水的内部循环,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游戏更新至今,已经为玩家提供了诸如农业、工业甚至迈向太空之类的周边玩法。开发者也不希望玩家止步于自给自足的温室之中,而是在风险中享受探索与回报。
当然,对居民来说还是温室最舒服
而制造这些工厂与探索设施,需要的资源量非常庞大,部分矿物和能源资源本就不可再生,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环境中实现外部循环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所以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控制能量流动,让资源的损耗更小,转化率更高,是后期所有玩家都需要研究的课题。
学无止境
随机生成使得《缺氧》的地图千变万化。除了出生点周边通常会有一些生存资源外,其他区域的资源并不固定。玩家每次开始新游戏,都要根据地形的变化重新规划发展,有效提高了重玩的价值。
不同星体的特性,资源的分布与数量也会大不相同。例如火山星体会有更多的岩浆,而海洋星体则会积蓄大量的盐水。这些不同的地貌令玩家根据形势更换发展方向,提升了策略性。太空探索系统也充实着游戏后期的内容,不至于让玩家在基地构建完善后,因缺乏“终极目标”而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
太空探索耗费的资源可是个大坑
《缺氧》是个好游戏,但如果没有大量时间的投入与学习研究,恐怕很难领会到其中的魅力。游戏的机制和物理性质非常复杂,上手困难而且教学不足,没有系统的教程将这些机制解释清楚,玩家初上手可能会一头雾水。如果想要真正深入了解游戏机制,靠自己摸索的效率是非常慢的。想要快速入门,就需要从游戏社区或者视频网站寻找资料。这也是游戏的遗憾之处:因为缺乏完善的教程,将部分玩家拒之门外。
结语
从争分夺秒开发氧气资源的紧张,到现在依靠泉水安享生活;从刨坑啃食观音土,到能够烹饪各式各样的美食杂烩。游戏发布至今,这些不计其数的质量更新,展现出了Klei满满的诚意。
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也越变越好了
即便正式版发行之后,游戏更新的脚步也不会停滞,相信《缺氧》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继续扩展,成为一款更加专业的太空工程模拟游戏。
热门相关:娇妻在上:易少,求轻宠! 绝鼎 绝鼎 从1983开始 他身上有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