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广科普阅读 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布50部优秀科普图书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9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携手天津市科协、河北省科协等单位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发布首都科普好书30部,天津优秀科普图书10部,河北优秀科普图书10部。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认为,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北京市科协始终将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视为重要任务,致力于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权威的科普资源。

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聂震宁指出,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三地首次联动发布“首都科普好书”与天津、河北的优秀科普图书,标志着科普资源共享和科普阅读推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普图书的创作和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他呼吁,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鼓励更多优秀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图书的推广和普及,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科普图书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出版与编辑专委会主任颜实认为,入选的图书既展现了全国各地的科技成果与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与担当。这次评选作品不仅主题多样,涵盖多个学科和领域,《奔月》展现了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展示了首都文化,《探秘火星立体书》则以互动方式激发读者的科学兴趣,《走进国之大道:G219高原篇》依托青藏高原科考成果,结合精美的插图和摄影作品,让读者在视觉与心灵上获得双重震撼。《中国动物,很高兴认识你》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孩子们热爱科学、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引进版图书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科学视角,作品如《势不可挡的人类》《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科学的深邃与广阔。

此次大会特别设置了“京津冀与中国”环节,邀请了来自科技史、出版领域的京津冀三地嘉宾进行分享。主题发言部分围绕城市科技、地球科技与景观、鸟类博物学、气象物侯以及中国天文观等五大科普阅读关键词展开,展现了科普创作的广阔天地与无限可能。

据了解,北京市科协于1998年率先在全国设立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优秀科普创作作品;自2020年起又发起“首都科普好书”征集和推广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品牌标识系统和推广规范,形成了有主题、可持续、多形式的科普阅读推广活动体系和产品。2024年 “首都科普好书”活动自7月初启动,共收到来自145家出版机构的346部作品参与报名,参与机构数量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增加。同时,“首都科普好书”还推出了“世界读书日”“进校园”等大众科普活动,并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亮相天坛公园、地坛书市、钟鼓楼等多个公共场所,持续推广科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