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游戏上线 制作者是如何与各种审核员斗智斗勇的?
前些年的时候,伴随着NS国行的登陆,网上曾爆出过《荒野之息》在审核上的传言。其中有“骷髅会吓到孩子”这种符合国情的,却也有“玩法设计不符合常识”这种奇葩的,但不论真假,该作在国内必然是审核受挫了,毕竟直到2021年,简体版的消息还是遥遥无期。
可放眼世界,《荒野之息》在国内的审核窘境,其实也只是整个行业难题的缩影,因为在世界各地,还有无数的电子游戏在为自己的上架与推广,被审核暴打。
由于骷髅不能过审 配图只能放有肉的了
神奇的原因 无奈的本地化
其实在《荒野之息》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之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审核的重灾区,一直都集中在文化与历史的层面。毕竟游戏本身就是种源于现实的艺术产品,而世界各国和民族又都因为宗教与历史的原因,有着极为细分且差异化的雷区。这令开发者无论怎么小心谨慎,都避免不了相关作品的轻微“冒犯”。
像远在欧洲的的德国人民,就在二战之后呈现出了对纳粹元素极致抵触的政治立场。他们虽能接受本国导演拍摄出《浪潮》这般深入解构纳粹模式的电影,也能在历史教育层面直面过去的罪恶,但在电子游戏和娱乐文化方面,却极为的严苛,甚至不允许任何第三帝国的元素出现。
在这样的文化范围之下,如何让《重返德军总部》在德国发行,就成为了B社一直以来的难题。
虽在名义上,该作讲述的是平行世界里的故事,但里面却也的确充斥着各样与纳粹密切相关的元素。例如街头巷尾的卍字旗,以及无处不见的铁十字标志,还有针对军队的称呼。
针对这些与核心内容无关细节,B社在德国版本中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替换。他们把铁十字改成了三角,军队的称呼也改成了“政权”。但如果要修改的内容是游戏关键剧情呢?
作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希特勒在本作中会有短暂的出场,并在剧情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理论上而言,如果将其直接替换为另外一个角色,那必然会导致游戏失去味道,但若不大刀阔斧的“优化”,却也怕过不去有关部门的审核,可结果如何呢?
B社首先是修改了对他的称呼,将其换成了接近英文“元首(Chancellor)”发音的坎兹勒,而不是“Fuhrer”。接着又把他标志性的小胡子给剃掉了。但就是凭借这样换汤不换药,让人看不出什么差异的小手段,德国的有关部门竟然接受了......不得不说,审核标准真是个魔幻的东西,且不管是在世界各地都一样。
B社之外,作为游戏工作室里数一数二的历史爱好者,育碧《刺客信条》系列在审核上的麻烦倒是干净的令人惊奇。甚至就连他们把华盛顿搞成暴君这个事,都没引起什么大的文化波澜,至于其他对法国、埃及、意大利、英国等地进行的历史人物“魔改”,则更不用说了,毕竟连讲维京人入侵英国的《英灵殿》,都能在英格兰大卖。
非要说为什么的话,大概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的魔改是基于细致的考究,以及在游戏开场,就会贴出那个极为政治正确的“免死金牌”吧(狗头)。
广告营销的雷人故事
这么多年来,游戏引发的社会文化问题,其实也不止局限在本身的内容上。由于各种“奇思妙想”的存在,它们在广告投放上也是触雷繁多。例如我们刚刚称赞过的育碧,就曾在《细胞分裂》的宣发上栽了跟头。
那还是在《细胞分裂5:断罪》上线前,为甩开《使命召唤》等一大批FPS领域的后继新秀,育碧决定投入双倍的力度进行市场营销。于是,就在游戏发售的前几天,一个手上缠着绷带的男人走进了一家奥克兰的酒吧。在欢声笑语之中,这个陌生人掏出了自己的手枪,并把在场的所有客人都指了个遍。这吓坏了群众,也触发了报警,但在一片狼藉之后,大家却发现男子手中只是一把假枪,至于他真实的身份,则是个演员。
正是受育碧的雇佣,该男子才扮演了《细胞分裂》里的一个主要角色,并在酒吧上演了一场引起慌乱的宣传戏码。这件事很快就上了头条,给该作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暂且不说该事件的宣发策划人员是否脑子里生了痔疮,该活动之所以会出现,甚至给大众造成恐慌,一大关键就是因为没有针对性的审核,只存在事后相关的惩罚性律法。
相对于这种线下营销模式,如今的厂商其实更倾向于在线上进行广告投放,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广告要先通过指定平台的审核,少了风险,却也多了些内容上更精细的审核要求。
像在前些日子,一个手游项目组的朋友就告诉我,他们的广告投放在平台审核上遇到了一些挫折。
作为网易在2021年初的重点项目,该作,也就是《天谕》手游,针对自己游戏的几大特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其中包括可“穿云入海”的宏大世界、多样的生活职业选择,以及媲美端游的画质等等。里面甚至还有和蔡明老师合作的“凡尔赛”风格广告。
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其中却有不少广告都遭到平台的拒绝。且不管广告的题材如何,以及表现方式如何,这些反馈主要都集中在和女性模型有关的范畴,例如不得乳摇、不能有性暗示、不能凸显胸部等等......更搞笑的是,审核竟然还要求他们提供视频里“黑人小哥问号脸”表情包的商业授权证明。而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游戏台词上的问题,例如“瓜娃”二字,就被审核标注,称其为不文明用语。看来在普通话之外,方言里的一些特殊用词,也要受到广告的屏蔽了。
听闻此言,我一个朋友迅速浏览了那些由对方发来,未上线的广告案例,但翻看之后,却是哑然物语。只因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实在未能发现什么令人上头的画面,更多的,则是因人物建模精细所产生的虚拟诱惑。例如靠出色线条以及真实肉感而勾勒出的完美后肩,或是玩家弹琴时跟随节奏而摆动的某个部位等等。
讲真,这还挺让我意外的,毕竟这都是游戏里的实机画面,是未来玩家每天都会在《天谕》手游里亲眼目睹的场景,这些不能过审,那游戏为何又能过审呢?只能说平台出于全年龄要求,而限制了太多吧。
在吐槽的最后,项目组朋友提及了ios平台内容的审核。起因是为配合游戏的上线,他们给app store提供一批实机录制的素材以用来宣传,但苹果的审核人员竟然回复称画面有造假嫌疑,不像是手机游戏该有的画面水准!这确实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以至于笔者朋友自嘲:“这也算是变相夸我们画面好吧。”
不过,在这种乌龙之外,相较于其他平台,ios审核的严苛程度,也的确比同行要严苛的太多。
地狱难度的ios审核
由于跳出了国家的层面,超越了地域,成为了一个遍布全球诸多国家的特殊平台,ios给需要在自己平台上线的APP设定了极高的门槛。这种门槛由AI和人工交叉设立,既要求制作者通过AI的基础审查,避免一系列设计上的基础要求,例如代码框架不可出现重复、不能加入第三方支付渠道等等,还有着因人工而设立的弹性标准。
这也令互联网上生出了大量对ios审核的吐槽,或者是因其发生的乌龙事。
其中有的苦恼比较简单粗暴,是因为图标又大又长,让审核人员觉得像是生殖器,但也还算能令人摸得着头脑,可有些就比较超纲了。
例如A制作的游戏里,存在这么一栏数据“你的财富:XX元”。对此,ios的审核人员表达了拒绝,因为其判断开发者有加入第三方支付的想法。对此,开发者将“财富”改成了“积分”,但审核却再次退回,称“我们认为你可能会去线下交易”。
而在B制作的游戏里,则有着在人物死亡后弹出的广告。但审核却称,他并没有在游戏里发现广告,描述与实际不符,所以拒绝......这也就是说,审核者在测试游戏时根本没死,也或者是他完全没有进行战斗。
但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则是ios审核的效率。因为其在发现一个问题后就会直接打回,至于有没有其它问题,完全不作考虑,假如还有两个问题,它一定会分三次告诉你,且相同版本每提交一次,就会降低审核顺序的优先级一次。
这种行为再配上各类的乌龙事件,极大的增加了开发者对ios的意见,但却也是泥牛入海,恰如epic前年给出的“反”苹果广告。
那作为这个矛盾之间的主体,审核人员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只能说神秘,以及非常神秘。
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
出于保密协议的原因,ios的审核者并不能泄露自己工作相关的任何信息,例如在有语音沟通必要时,审核人员需要通过员工传话,而无法直接沟通,至于其人员规模,苹果也是三缄其口。但通过苹果招聘的蛛丝马迹,网友们还是推论出了个大致的肖像。
首先,ios的审核团队虽然工作量惊人,但却并没有多少真人。苹果应该已经引入了大量自动化的AI,所以需要人类处理的也就是一小部分。可考虑到app那硕大的生态,每个成员的工作量也不容小觑。毕竟在招聘启事上,苹果就表明了“工作量巨大”的特点。至于薪水,按照2015年的报告,其平均年薪在10900$,但考虑到硅谷和生活标准,以及物价的增长,这也不能说是安逸。
换言之,ios审核是个枯燥的工作,他们压力巨大,任务堆积如山且每日都在增长。面对app开发者的指责,他们也受限于工作保密,而无法回应,只能自己“喝闷酒”,难以宣泄,而其薪水也无法令其在硅谷获得优越的生活。
再进一步的说,他们和app开发者一样,都是无奈的打工人。既然都是人,而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自然也就有了可以入手攻破的地方。而想透了这点的部分开发者们,则开始用一系列的人性化措施,去助力自己app的上线。
例如某个网友,就将审核当成顾客来服务。在达成各种AI方面的硬性要求后,他会在提交程序之前,录制详细的使用视频放到YouTube里,将所有需要审核的功能挨个测试,并尽力考虑所有的场景,这令他的APP审核秒过。毕竟审核者也有极大的压力,也乐于他人帮自己提高效率。
尾巴
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虽然他们恨不得用AI代替所有岗位,但这种审核人员却仍有必要的存在,毕竟各区域审核的弹性差异太大了,为上线产品,必须要尊重不同区域的文化和习俗,无法用AI一锅端。
可我们虽理解这种审核制度,却也不能接受因各种工作限制,而刻意塑造出开发者与审核之间的对立。因为审核与开发者之间的冲突,多是源于沟通的不明,以及某些标准的过于宽泛,而这些,是可以进行改进的,无论国家还是平台,皆是如此。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帮助更多优秀的游戏和产品上线。
对此,我们和开发者一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