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力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出版!马盛德新书全面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安绮】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二十年来,我国非遗保护硕果累累,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近日,非遗领域权威专家马盛德全新力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为非遗保护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书汇聚了作者数十年深耕非遗保护的心血与智慧,历经三载精心打磨,不仅是对其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一次对中国非遗保护二十年实践的全面回顾与深刻洞察。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辅以大量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非遗保护的精髓,语言平实易懂,既可作为专业指导书籍和学科教材,亦适合基层工作者参考学习。
本书作者马盛德,撒拉族,青海循化县人。曾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主持工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现任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宗教舞蹈及非遗保护管理与研究。出版《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青海宗教祭祀舞蹈考察与研究》《中国民舞》等专著;发表《仪式与舞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百余篇。
21世纪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而开展的一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工作。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世界各国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达到了新的阶段。中国作为非遗资源大国,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200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2024年是我国加入该《公约》20周年。2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贯彻《公约》精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遗保护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事业中的一大亮点。
本书作者马盛德是中国非遗保护20余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曾深度参与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在非遗的实践、管理、研究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全书从非遗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典型而生动的案例解读和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读者不仅从中可以欣赏到我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还可以了解到20年来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这是一部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在序言中高度评价此书,称之为“中国非遗的知识百科全书”与“非遗保护的工作手册”。“这部书提出了作者对中国非遗保护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的思考,是作者以自己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与工作伙伴、有兴趣的读者的真诚的交流。”王宁还特别指出,马盛德不仅是民间舞蹈的舞者、西北舞蹈文化研究的学者,还与许多非遗代表人物结为朋友,“这样的作者,应当是这部兼有知识百科和工作手册的书最为合适的撰写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精神气质和生活愿景。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的出版,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推动中国非遗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该书不仅引领大众领略非遗之美,更将指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志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专业学生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