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歌狂》:青春不只有动画,还有一部同名游戏

上周,国产动画《我为歌狂》宣布重制。消息放出后,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不少80、90后网友凭吊青春,让这个尘封多年的IP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2001年,《我为歌狂》在电视上播出,作为国内第一部,可能也是唯一一部“校园+音乐+偶像+恋爱”题材的动画片,当时席卷校园。

大热之后被禁播

同期最热的国产动画,是曾经现象级的《蓝猫三千问》系列,当时动画片在主流公众的认识中,还停留在“低幼”的范畴,为青年打造的动画寥寥无几。大众提起“国产动画”,印象往往是《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三个和尚》这些经典作品——在很长时间内,国产动画几乎就等同于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这些动画。

而《我为歌狂》,同样来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相较美影厂过去的作品,《我为歌狂》是一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动画,且算得上是一次自我突破。在这部52集的作品里,国产动画罕见地为了扩大观众群体而做出改变。在放弃了传统的画风后,首次采用了现代感极强的都市题材,同时穿插Q版人物场景来造成幽默效果,校园 + 音乐的设定也更加贴近年轻人群体的口味。虽然有着明显模仿日本动画的痕迹,导致褒贬不一,但足以让当时的观众感觉到一些新意。

那些年互联网上还没有“男神”“女神”的叫法,很多人可以在动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叶峰,楚天歌,丛容,麦云洁这些“问题少年”形象,都可以在生活中对号入座。他们跟你一样会面对青春的烦恼,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并非像如今青春片里男神,女神的故事,而是普通人的故事,容易引起当时青年人的共鸣。

更关键的是,《我为歌狂》不再作为一部仅定位儿童的“幼稚片”,美影厂为这部作品带来了全方面的市场化包装和宣传。不仅有相关小说,还有一大批周边产品。此前国产动画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投资电视台,再由电视台负责委托制作或采购的。受困于电视台传统的经营思路,即使是成功的动画片,也很少能形成品牌形象,而在这方面,《我为歌狂》则是一个颇具案例。

《我为歌狂》的小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与中国电信的合作推出的“IC电话卡”

同样为动画增色的还有动画的配乐。制作方专门邀请到了彼时刚刚出道的年轻歌手胡彦斌,为动画创作原声音乐并进行配唱(另外两支配唱乐队为灵感和五彩精灵)。那时的胡彦斌只有18岁,又是唱作型歌手,个人形象与动画中追求音乐梦想而组建乐队的高中生非常贴合。

事后证明,这次合作对双方来说是一场共赢:胡彦斌开始在学生之间流行起来,2002年发售的个人第一张专辑销量达到60万;《我为歌狂》则依靠一首首好听的歌曲,不仅在动画圈里成名,还把火苗吹向了音乐圈。

主题曲《我的舞台》是其中最为传唱的一首歌,由胡彦斌和灵感乐队演唱:

借着这股从动画的人气,电视剧和舞台剧也顺势而起。2002年《我为歌狂》催生了同名电视剧和舞台剧。电视剧是由演员姚笛出演,舞台剧则捧红了当年在上戏读大二,还没有正式进入演艺圈的袁弘和胡歌

音乐剧《我为歌狂》宣传照:左为袁弘,右为胡歌

可以说,《我是歌狂》在长期充斥着低龄动画的平静湖水里扔下一块大石头。它的出现,让很多人明白,动画片不仅仅是小孩子的专属,还可以是一种横跨二次元,音乐,影视,周边消费与一体的文化载体。这种意识在当时比较超前,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希望。

好景不长。

有人曾说:本以为《我为歌狂》是中国动漫的起点,没想到却变成了终点。

或许是因为刚刚起步尚且稚嫩,无力承受过于沉重的期望与外界压力。因为有家长和学校举报动画中存在宣传早恋,贬低老师和学校的情节,广电一纸禁令,让这部动画从电视台悄然撤下,这部国产动画的“启蒙”开始迅速转冷,不得不迎接尘封的命运。

遇冷的当然不止《我为歌狂》。在那几年,关于动漫方面的通知纷至沓来。2000年3月,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其中60%必须是国产片。2006-2008年,政策被进一步收紧,黄金时段(晚5点-9点)禁播国外动画,以进一步保护国产。同时也禁止各地方电视台再单独引进和编译国外广播电视节目。

于是,国外引进动画开始逐年减少,为了填补巨大空缺,各地方和电视台开始大力制作国产动漫,重量而不重质,由于没有市场竞争以供观众检验,导致作品质量愈发参差不齐,更有甚者为了领取国产动画补助,主角改个名字摇身一变就成了新作,或者直接搬来国外作品,改个片头和配音就号称是自己做的。后来雷人无数的《雷锋的故事》动画和因抄袭风波而知名的《高铁侠》,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曾经的影游联动

在《我为歌狂》最流行的那段时期,除了官方授权的一系列周边产物,最能引起我们兴趣的,自然是游戏,如当年这款根据《我为歌狂》改编的游戏。

《我为歌狂:夏日彩虹》

制作公司:育碧软件  发行公司:育碧软件  发行版本:简体中文  游戏容量:5CD  游戏售价:69元  发行日期:2002.07.18 

这款游戏是由育碧软件(上海)制作,于2002年发售,也是它们针对中国市场独立开发的第一款本土游戏。 

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育碧,日常工作多以给海外工作室打下手为主,并无独立制作游戏的经验。再加上2001年开始,网游开始大批进入中国,单机游戏市场进一步被压缩,只有几个传统的武侠题材作品尚有固定受众。这时国内的外资游戏公司给自己的定位多是代理引进外国游戏,也未想过自己开发一款针对国内市场的游戏。

这时上海育碧另辟蹊径,找到《我是歌狂》这个IP,决定以此作为他们独立创作的第一步。

为了让动画粉丝更有代入感,游戏大量使用了音乐和过场动画。游戏一共5张CD,安装之后容量1.4GB。由于全程采用中文配音,声音文件就有超过400MB,过场动画也有400MB,在那时的国产游戏当中已经可以算相当大的制作了,更别说还有《我为歌狂》在年轻人之中的口碑做保证。

受到当年“樱花大战”系列大热的影响,游戏玩法被设定为AVG+SLG,日常部分可以自由闲逛,以发展与NPC之间的好感度,这满足了CP爱好者的一切想象;战斗部分则是传统战棋式的玩法。

在当时的国内单机游戏市场里,像这样一款主打恋爱冒险题材的游戏也显得颇为少见。

作为一款本土游戏,育碧(上海)曾做了大量的本地化工作。他们找到了国内著名电玩杂志《电脑游戏攻略》进行合作,将平时活跃在纸上的小编们的卡通形象融进了游戏之中。这在国内游戏史上也尚属首次。

不过,就如同动画借鉴日漫痕迹过重一样,《我是歌狂:夏日彩虹》也没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游戏邀请了日本游戏制作人担当监督,几名主要人物叶峰,楚天歌,丛容等人仅仅保留了名字和脸型,其他人设,配音,剧情全部重新设计,这引起了原著粉丝的一些不适应。当时国内制作人缺乏独立进行大制作的经验,也不得不向日本或国外现成的作品取经。任何产业起步初期,这一问题都无法避免,也无需苛责。但显然无论游戏,还是动漫,越来越狭小的受众,留给他们慢慢积累经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版权和游戏本身的素质原因,这个游戏很快就销声匿迹,不仅没有引起轰动,很多玩家甚至都不知有这样一个游戏。

最近几年,国产动画逐渐趋于复苏。无论是《秦时明月》《镇魂街》《画江湖》系列等,还是其他新作品,都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势头。虽说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希望这一次,我们看到的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又一个终点。 

对于暗流涌动之下的国产游戏来讲,同样如此。 

热门相关:斗破苍穹   北雄   叶辰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