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质生产力”文旅篇】范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创新

(环球网 记者 安绮)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起逐渐成为了一个讨论焦点的概念,在学术界、产业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2024年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它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也体现了政府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近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教授在关于《新质生产力: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演讲中指出,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新是前提,质是核心。新在新理念与新技术、新在新要素与新业态、新在新模式与新消费。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依靠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环境要素的良性循环。

范周认为,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基于文化的积淀和创新的社会氛围,以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积蓄自身的发展生命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为文旅经济发展建构高端智能的未来,也同样能连接过去与现在,让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创新。

在文物修复领域,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文物的生物清洗,以及利用生物材料进行文物修复等,都已得到了实践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领衔的合成生物学团队,利用DNA信息存储技术实现了人类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将敦煌研究院提供的10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DNA中,通过加速降解实验验证,通过DNA存储创新算法,壁画信息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靠保存超过千年,或9.4℃下2万年。该算法支持DNA分子有望成为世界上最持久的数据存储介质之一,为长期保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从现有的落地场景来看,AR+文旅主要应用于AR实景互动——沉浸式体验历史事件;AR地图导航——提升出行效率;AR特效加持——结合建筑打造震撼视觉效果等方面。

范周表示,在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驱动下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也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这两种技术的使用,有助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全球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新的平台。(完)

热门相关: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福慧双全   我的女友不可能是怪物   带着仓库到大明   我的抖音太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