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40岁了 我还在等待霍格沃兹的通知书

2011年,正在享受中考假期的我用朝圣般的心情看完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首映,送别了这位陪伴我近十年的童年玩伴。自2002年我在胶东小城的老破小影院里半懂不懂的看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我就被这个精彩纷呈的魔法世界深深吸引,并对这个英国女作家笔下的魔法世界深信不疑。

沉迷《哈利波特》的十年间,我刷了数遍原著小说,看了所有电影的本地首映,玩过官方游戏,买过一根魔杖的周边,尝试续写过故事,试图啃一啃英文原著,也在每一个夏日的午后等待着一只雪鸮给我从来异国古堡的邀请函。

如今,我早已超过了“霍格沃兹之战”时哈利的年纪,也不会再终日把魔咒挂在嘴边。但谈及《哈利波特》系列的情节时,奔三的我还是对少年时沉迷的故事张口就来,关于这个IP的点滴消息也成了我长久的关注目标。

对热门IP的改编与复用,一直以来都是游戏制作的常用手段,也是国内游戏圈的吸金利器。这些IP改编作品在上线之前总能受到原著粉丝的广泛关注,轻松登上各大手游商店的热门榜单,但产品上线以后却几乎无一例外的因为自己“公式化里子”而评分跳水,惨淡收场。对于“哈利波特”这个IP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

“哈利波特”在游戏领域从来算不上什么顶级IP,改编游戏更是大多反响有限,难见什么高分作品。

IP官方的8部电影改编游戏整体质量平庸,玩法更是落后于时代。《魔法石》中用推箱子推柱子的方法战胜伏地魔,既没有让玩家体验到释放魔法的快感,也无法凸显出这位黑魔王的强大。《凤凰社》里邓布利多与伏地魔在神秘事务司大战三百回合的经典魔法对决,更是成了流程冗长、对白复读的光球对轰。两位当世顶级巫师的传奇碰撞,在游戏里成了手电筒怼脸晃眼的“小孩子撕逼”,搭配上全程两句对白不断重复的文戏,让人只想说一句:“毁灭吧,赶紧的!”


里德尔这句话重复了不下十遍,最后还是没打败邓校,我也是很无语

《死亡圣器》的两部电影改编游戏更是彻底沦为了手感稀碎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上下两部曲堪称“灾难”。在游戏性拉胯的同时,《死亡圣器》对魔法世界的还原更是很不到位。不论是哈利的“除你武器”、"昏昏倒地"还是食死徒的“阿瓦达索命“都是在给对方“友好”刮痧,整部游戏味同嚼蜡,毫无沉浸感可言。


画面进步了,玩起来却更无聊了

在手游领域,《哈利波特》系列的IP改编作品在这几年也是层出不穷,但它们无非是消除类或构筑卡牌玩法套了个“哈利波特”的皮,玩法毫无新意,美术也没啥亮点。包括去年海外上线的AR手游在内都是雷声不一定大但雨点一定小的作品,在浩如烟海的IP改编作品中并激不起什么水花。

好在版权方和一众制作方好像在最近开窍了。先是《霍格沃兹:遗产》画了一张看起来就香到不行的次世代大饼,宣称将把玩家带回19世纪的霍格沃茨,还将以开放世界的形式塑造各位魔法学徒的学院生活。虽然这款作品在今年跳票之后变成了“有生之年”,但宣传片里各种充满既视感的经典元素依旧让笔者激动不已。

再者是IP官方授权网易自研的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魔法觉醒”将玩家带到了“霍格沃兹之战”后的时间线,给这个经典奇幻故事作了个“可以玩”的后传,在忠诚于《哈利波特》原案设定的同时赋予了IP粉丝新的欣赏视角。

这两天,笔者有幸参与了《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的试玩,并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爷青回”。

当海格用他雨伞点开对角巷的魔法墙壁时,系列老粉丝张口就来的韦斯莱魔法把戏坊、奥利凡德魔杖专卖店与古灵阁巫师银行以“复古绘本风”的独特形式呈现在我的眼前。这种保留手绘线条和纸张质感,有些超脱常理的美术风格与《哈利波特》的英伦格调和神秘氛围却相得益彰。

进入霍格沃茨古堡,海量电影和脑海中的经典意象更是遍地都是。行走在霍格沃茨的变向楼梯上,耳畔回响着《海德威之歌》,身旁的墙上挂着知名校友的魔法肖像;走进格兰芬多公共休息室,熊熊燃烧的火炉旁,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向学弟学妹炫耀他们的变形术,不时引得一阵喝彩;转身拐入宿舍,格兰芬多金红色的帷幕和四柱床映入眼帘,窗边的槲寄生在魔法的滋养下悄然生长,一切都如原著小说中那般奇妙美好。

尽管与游戏核心玩法并不相关,并且通过一个捏脸界面就能完全解决,《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依旧引导着各位魔法学徒一步步筛选魔杖、量好长袍、找好信使,并最终坐到霍格沃兹礼堂里戴上分院帽。分院帽给出推荐学院但尊重自主选择的裁定方式,也实打实的将分院“展示出我们本性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的核心思想贯彻到了游戏中。在堆满《哈利波特》系列元素的同时,《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用“完全无意义”的细节还原完美凸显出了IP原著的基本调性。

在游戏性方面,《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也规避了同IP改编作品出现的诸多问题,在玩法上做出了相当多的创新。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一改其他《哈利波特》改编作品常用的传统回合制系统,采用了即时制卡牌的形式来模拟巫师的战斗方式。在传统构筑类卡牌玩法的基础上,将法力回复变为即时制并移除了回合概念,将卡牌变为非指向技能的同时允许巫师们走位躲避敌人的魔咒。保证了战斗刺激性,也避免了双方魔咒乱飞但互相刮痧的尴尬场面。

精美的LIVE2D卡图在紧密贴合《哈利波特》主题的同时,还用简短的卡牌故事向路人介绍了原著的相关设定。卡牌升级后玩家角色还会在施法时高升念咒,不论是“神锋无影”还是“火焰熊熊”,咒语脱口而出时都令我汗毛倒立,激动万分。

在日常玩法方面,《哈利波特》的校园主题则实打实的为《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增色不少,每日任务被整合进O.W.Ls课程项目,社交内容被放进学院舞会,连日常副本都被做成了类ROUGE形式的禁林探索。养成类手游中原本重复打卡般的每日待办事项,结合了霍格沃兹的学院背景,借了个魔法课堂的壳子后,反而显得合情合理又富有乐趣。

在社交层面,《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则统一用禁林探索和日常课程获得的学院分代替了网易游戏中的活跃度。一方面贴合原著设定,另一方面也强化了玩家间的社交联系。学院杯的设置让同院巫师通过“校内评优”的方式自发的团结起来,相较于公会来自“江湖道义”的脆弱羁绊,这种妙用原案的设计思路没准更有可能提升代入感。

另外,这款游戏已经在今天开启了计费删档测试,如果你对这个独特的魔法世界感兴趣,也可以自己去体验一番。

结语

如今,我确实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在午后的窗口等待猫头鹰给我带来前往霍格沃兹的车票和录取通知书,也不再追更罗琳阿姨时不时放出来的“哈利波特小短文”。但当我看到《霍格沃兹:遗产》和《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哪些令我大呼“细节”的原著彩蛋时,我仍会像见到了久违的好友一样会心一笑。

就像那个头顶疤痕的13岁少年第一次见到了霍格莫德的阳光。

热门相关:诡秘之主   闪婚娇妻:老公,深深爱   丹皇武帝   丹皇武帝   修仙狂徒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