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梦境档案》:穿梭在梦境中的奇怪警探
哪怕是对AVG类游戏不感冒、没有玩过著名的《极限脱出》系列的玩家而言,我还是要向你推荐打越钢太郎老师的新作《AI:梦境档案》。
在这个打越老师一手操刀的悬疑推理新作中,“我”名为伊达键,是东京警察署特殊搜查班ABIS的特别警探,于6年前失去左眼球,现在与具备高度人工智能的AI-Ball搭档,借由Psync装置进入嫌疑人的大脑中搜集情报。
而游戏开始后的第一个案件,就是负责调查在东京废弃游乐园中发现的、双手反绑、左眼珠被残忍挖出的年轻女尸……
就像在许多推理作品中常见的那样,富有戏剧性的连环案件总需要有个引子,有时候是凶手特地留在受害人身上的一件信物,有时是案发现场的特殊标记,而在《AI:梦境档案》中,“眼球”成为了串联起所有故事的关键。
根据游戏提供的信息,六年前此地连续发生了五起命案,死者无一例外,被人活活挖去了左眼球,且由于未知原因,凶手被捕后的信息和细节被人抹去。更可疑的是,主角的左眼球也是在六年前不翼而飞,并因此失去了记忆。
一个专门挖人眼球的变态杀手,一个失去眼睛和记忆、试图追寻真相的主角,这听起来血腥刺激又俗套。当然作为关键词,“眼球”在游戏中发挥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一个好的侦探旁边总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搭档,我前面提到的“AI-Ball”就是一个扮演了搭档身份的眼珠。
是的,眼球,而且是一个像写轮眼那样支持热插拔的可爱眼球。游戏中,AI-Ball是一颗具有人工智能的义眼,也是一台小型计算机,还具备了X光扫描、热成像等诸多功能。在剧情进展的过程中,AI-Ball经常会从主角的眼窝中弹出来自己行动,上图就是它和主角分离时的形象,这只透明的熊型生物基本就是整个游戏的笑点担当。
我想说的是,虽然《梦境档案》是一款推理悬疑游戏,但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时刻充斥着打越风格的梗和玩笑,就连“AI-Ball”本身,也是日语里“伙伴”一词的谐音梗。
作为身负重任、记忆缺失、拥有特殊能力的天选之子,主角伊达的个性在游戏中显露无遗:
游戏中不乏这样露骨的笑话
此时,“AI-Ball”更像是一个兼具吐槽功能的毒舌同伴,负责把失格的主角拉回正规:
当伊达试图用X光扫描女服务员的内衣时,“AI-Ball”如是说道
类似的笑话和梗还有很多,这些要素能让玩家在紧张的调查过程中会心一笑,也为人物的性格塑造增色不少,就连其他角色,偶尔也会给我科普一些有趣知识:
我没试过,真的吗?
从“AI-Ball”的人工智能可以看出,游戏的背景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未来,那么案件的调查方式自然也与时俱进,从外变到了内,开始探寻嫌疑人的内心世界。
之前提到的Psync装置可以让使用者潜入其他人大脑的深层梦境中,直接在意识层面上套取信息,简单粗暴。这一装置也成了游戏的主要解密系统——主角需要在其他人的梦境中完成推理,最终获取案件的重要线索。
梦中的景象永远是光怪陆离的
不过说是“推理”,又很不准确。每个人的梦境怪异又抽象,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则,在梦里做出的操作需要玩家跳出常规的逻辑,又或者说根本没有逻辑。
这也是游戏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熟悉了本格推理的玩家可能觉得这样的解谜方式根本是“碰运气”。但如果不把它当成推理,而用感性的思维去解答,那么梦境中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要素就会成为解谜的关键,比如在一位母亲的梦境中,和孩子、亲情有关的选项总是是正确的。
在剧情方面,游戏引入了“平行宇宙”的概念,和一般的AVG一样,不同选择分支会造成剧情和结局的不同。但在“平行宇宙”的设定下,不同分支线的剧情也存在着联系。我更倾向于看成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碎片,它们各自的剧情和结局不同,但在不同程度上,都映射出了那个最终的故事,只有集齐了每一个碎片,才能拼凑出事件的真相。
就像游戏名字的那两个字母一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代表人工智能的AI,也可以理解成贯穿整个剧情的eye(眼睛),甚至可以理解为“爱”。总之,即使不考虑推理、解谜的要素(游戏的解谜并不难),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对得起票价的好故事。
因此,用了30个小时走完流程的我,也想在最后说一声:“打越老师是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