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开锁记7

一件单衣,两只拖鞋,四桶1.5L装矿泉水,都在它们本不该停留的楼梯间里呆了半小时。上周日的北京气温还是个位数,匆忙下楼倒垃圾,顺便去买几桶饮用水的我,被关在了自家门外。

刚发现没带钥匙时,我还没感觉到空气的冰冷,第一反应是我刚在《卧龙》虎牢关激战了1小时还没打过的吕布,还得再等会儿才能通了。等我拿出手机,发现手机刚好在两天前停机,家门口那个角落又连不上屋内Wi-Fi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直以来,我都严防死守着“出门忘带钥匙”这件事——这或许是句废话,没人想把自己锁在门外。但在看过《开锁记》的众多前车之鉴后,我尤其警惕,以致于琢磨出好些防止忘带钥匙的招。

如果我现在打开ChatGPT问问AI小助手,他会给我支出这几个办法:

老实说,除了不知道从何下手的“训练记忆力”,其他招数我都用过。但是自从某次搬家后,租住的房子没了备用钥匙,我也不想自费帮房东换成电子锁,只能研究点新办法。我的思路是,既然出门会忘带,那就把钥匙和出门必备的东西绑定在一起。

一开始我选的是手机,为此还专门挑了个带挂孔的手机壳。在手机承担了钱包功能的今天,大有一旦忘了带,就完全丧失社会生存能力的决绝。

大概长这样

这办法有用倒是有用,但不实用。手机确实出门不会忘,但相应的,它的使用频率也很高。使起手机来,沉甸甸晃悠悠,钥匙还一边叮叮作响,让我很快又不得不把钥匙取了下来。可能正是这段日子里的糟糕体验,加重了我对手机壳的累赘印象,导致我成了现在坚定的“无壳主义者”。

后来我又想到了眼镜和书包。绑定眼镜只停留想法阶段,在眼镜腿之间挂根绳,串上钥匙,像挂在胸前一样搭在后背上,听起来可行,但它耐心寻味的造型光凭想象也足够古怪了;放在包里倒是有效,但没过几天就放弃了,因为我实在养不成出行必带包的习惯

经过几轮折腾,我最后找出的理想答案,是我的耳机。之前住得离公司很远,通勤靠地铁。这段路程里,一副降噪耳机对通勤的体验提升实在过于明显,让我终于不用调到满格音量才能听清耳机里的声音,慢慢把耳机边成了我的出门必备物品。

挂上一个《食梦者》的扭蛋也是为了让它更显眼

就算是这次出门倒垃圾,我“没忘带耳机了吗”的天人提醒依然有效。只不过,戴着耳机和手机出门的我,却忘了真正绑着钥匙的,其实是我的耳机盒。

听着歌提着水,发现自己只带了耳机但没带钥匙后,我马上挣扎着敲了3分钟门。尽管在出门前,我就通过平时放着山地自行车、现在却空空的客厅,推断室友大概率不在家,通常还得再过两三个小时才会回来,可还是不甘心地验证了一下。

手机也没信号,我只能去物业那,让他帮忙叫了一个开锁师傅。等师傅的过程中,我和物业大叔慢慢聊熟了,找他要来Wi-Fi密码才终于连上了网。微信问了问室友,没回我消息,嗯果然在蹬车中。之后仍是焦急的等待。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这时候我收到了两条消息,大致意思都是“我到了”,分别来自室友和开锁师傅。

开锁师傅跳过物业,径直去到了我家门前;室友则是看到我被锁门外的消息后,告诉我他今天回来得早,已经到小区了,正在门口的小店里嗦粉,让我去找他拿钥匙。

我把室友发的消息给师傅看后,我俩面面相觑。听说之前时不时的居家和隔离,让他们这门开锁生意的日子也难过了不少。最后,我给了开锁师傅60块白跑一趟的辛苦费,比起他撸袖子开锁便宜了90块。然后跑去酸辣粉店拿了钥匙,顺带买了碗粉打包回家,终于在半小时后回到了有暖气的室内。

坐回电脑前,我不忘把耳机塞回耳机盒,让它们也回了家。然后嗦着粉,继续去虎牢关吕布的戟下坐牢了。

可以考虑下次换新 AirPod 时就镌刻这行字。——CaesarZX

热门相关: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情生意动   别那么骄傲   苏醒的秘密   情生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