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穷人是怎么“玩”乐高的

自大学毕业以来,我已经很久没碰过乐高砖块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它又总能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维持着一名云玩家的身份。

就在上个周末,B站在我没观看过任何乐高视频的情况下,突然给我推送了一个相关的综艺节目:中国版《乐高大师》。这是一档关于乐高MOC搭建(My Own Creation)的节目,记录几组高手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如何按照自己的点子去搭建相同主题的作品。

几年前我曾在油管看过《乐高大师》的美国版,当时几乎不看综艺的我一口气刷完了整季,看得非常过瘾。所以在看到这个节目居然有了中国版后,就马上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

美版首集的题目“主题乐园”和中版首集的“桃花源”

当初在看美版时,最吸引我的两期题目分别是“爆炸的瞬间”和“拼出另一半”,正好,中版节目里也有这两个主题。

“爆炸的瞬间”和普通的拼搭题目有些不一样,除了比拼成品造型,还会在最后用自由落体、棒球棒或保龄球等方式把它摧毁,比较摧毁过程的精彩程度。

中国版节目里最终获得冠军的作品,是一个乘坐飞船度假的玉米怪物。两位作者把自由落体的摧毁方式,设计成了一颗太阳捕获它飞船的引力。在他们的故事设定里,由于这根大玉米在撞向太阳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被烤成了爆米花船毁人亡。

为了表现出这一点,他们在模型内部放入了两层砖块填充物。外圈的红色砖用来表现溅起的岩浆,内圈的白色砖则是刚出炉的爆米花。最终靠着这层创意,拿到了当期冠军。

另一个主题“拼出另一半”,则是对选手们想象力的考验。节目会给选手们一些被切成一半的物品,但他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在另一半上尽情折腾出自己脑中的想法。

这一主题的中国版节目里,加入了非常多有中国特色的物品,比如京剧头冠、象棋棋盘、琵琶和铜火锅等。在设计草图阶段,选手们的创意听起来都非常有看点,比如选中棋盘的组要做一个搭在上面的棋亭,琵琶组要做一个抱着琵琶的敦煌飞天像。


只是等到搭建结束,他们给出的作品和设计图就没多大关系了,最极端的买家秀和卖家秀差别也不过如此,让人大跌眼镜:

相比之下,美版两组选手草图阶段平平无奇的“半个天文望远镜”和“半个潜水头盔”,最终成品却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也成为了我始终记得这个拼搭主题的原因。

不过乐高的MOC搭建,说到底始终还是有钱玩家的玩法,像节目里那样不需要考虑成本的创作,即使对这些职业玩家来说同样是少有的机会。

小时候在拥有了第一辆乐高小车后,我一直都幻想有这样一个予取予求的乐高乐园,但手头的砖块数始终都维持在那可怜的一百多块砖。后来软磨硬泡求老爹买了一盒更大点的战斗机,但还是难以组出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想那一盒可能还是盗版。 

不知道是否正因为这段经历,我在大学里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又因为课程重新捡起了乐高。

当时老师在我们的设计中非常强调空间体量这个概念:空间中看一个东西的感觉很难用平面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视、照片或《刺客信条》中见过那么多遍金字塔,但仍然会在亲临埃及胡夫脚下的时候被它瞬间折服。所以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多用模型来推敲方案。

恰巧那时我们有一位专业课老师也是乐高玩家,每学期被分到她的课题组时,她就会借出她的散砖供我们搭建草图模型,以便反复推敲和感受空间关系。虽然乐高在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玩具了,但借着这个机会,我又重新燃起了对乐高的兴趣。

不过当时的我作为穷学生,羞涩的钱包仍然支持不起这项并不便宜的爱好,也没人因为我的学生身份就送我一大套再顺便倒贴我50邮费。好在当时已经有了乐高大电影系列,还能玩玩《乐高蝙蝠侠》的游戏。但乐高二字对这些作品而言,只是一种画风,和积木本身的玩法相去甚远,只能过过眼瘾。

倒是最近刚公布预告的乐高新游戏《Brick tales》,其中展示的类似于《围攻》(besiege)的拼搭玩法,还真有几分和实体乐高相同的乐趣,作为优质平替看得我心痒痒。

可惜发售日仍遥遥无期

其实心动了这么久,我实际上也一直盘算着买一盒重新入坑。几年前乐高与任天堂联名推出拼装版NES后,我就一直想买一套。但碍于它在国内不低的零售价,我一直没入手,想等着亚马逊上浮动的价格能再降降吧,又总是因为拖延症错过入手的好时机,只能继续“云”下去。

不仅外观好看,内部动力件的设计也非常精妙

作为一个没真正玩过多久乐高的穷人,在这么多年“云”乐高的生涯里,我仍然从中感受到了乐趣,乐高相关的综艺、电影和游戏都带给了我不少惊喜。

这大概就和其他从泥地里长出来的童年娱乐方式一样,都是更简单直接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满脑子遐想和在一起捏出来的快乐。过过眼瘾云一云的日子,有时候也挺好的。 

热门相关:斗破苍穹   一剑独尊   慕先生,来官宣   慕先生,来官宣   世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