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否搞错了什么

“新闻袋袋裤~♪大事小事时时关注~♫新闻袋袋裤~♪让你把世界看清楚~♬……”

在小时候,经常在央视观看一档名叫《新闻袋袋裤》的节目。和央视其它的新闻节目不同的是,《新闻袋袋裤》是一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由儿童担任主持人的新闻节目,整体内容相对而言较为轻松。

还记得这个少儿新闻节目吗?

不过在这档节目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的新闻报道,具体是怎样的内容已经忘记了,毕竟各种稀奇古怪的科技发明在《新闻袋袋裤》里算是常见题材了,但是好巧不巧的是由于当时一些数码杂志对于此事的报道,进一步加深了相关的印象,并且知道它还有个名字:OLPC——One Laptop per Child。

最初公布的时候是这些样子……

根据我当时所了解的信息,这是一台搭载了Linux操作系统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但它不仅仅是面向“低端用户”这么简单的,它还是个公益项目。

不过,这个“公益项目”后来发生了什么?而OLPC计划究竟又是个怎样的存在?这台“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到底是怎样的一台设备?

我有一个梦想……


1995年,一本名叫《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著作在全球热卖,书中作者对于未来世界做出了大胆的预言:互动世界、娱乐世界、资讯世界终将合而为一。而“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作者的解释是人类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空间,在这里人们通过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一个类似于“乌托邦”一样的空间。

这本书的名字可能有一定资历的网友应该听说过

虽然有评论家对书中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考虑到诸如历史、政治、文化等现实因素,并且在“互联网泡沫”后该书的内容也随即过时,然而书中对于未来世界的预言却在逐渐变为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这本《数字化生存》与本文主题有啥关系?答案是——这本书的作者,是本文主题的关键人物。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是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同时也是本文主题OLPC项目的发起者之一。

尼葛洛庞帝本人

提起这位老哥可能一些人对此没啥概念,但要说起他的履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了——在1997年自费在中国投资了2万美元,于是就有了张朝阳和搜狐网,他自己也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代“教父”。后来,此君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还投资了包括Skype在内的多家公司,也曾在摩托罗拉这样的公司当过董事。

而更早的时候,尼葛洛庞帝曾与麻省理工大学合作,先是创办了Architecture Machine Group探索人机交互的新可能,随后又创办了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探索新媒体传播的可能性,算是信息技术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时间来到了2005年11月,尼葛洛庞帝在突尼斯WSIS峰会上公布了自己将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开发一款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并展示了原型机 (也就是当时在《新闻袋袋裤》里看到的那台……) 。此时的尼葛洛庞帝,已经成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One Laptop per Child(以下简称OLPC),官方中文叫法是“一童一电脑”。

最初公布的OLPC长这样……

不过,OLPC这个项目其实并非尼葛洛庞帝一时兴起的产物。

早在他想到这个点子之前的1999年,他就曾在柬埔寨支教并带着自己的妻儿在当地的一个农村生活一段时间,而那个村子里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交流电,当地人的年收入只有不到50美元,孩子们也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此时的尼葛洛庞帝,已经在当地开了一所学校,通过发电机与卫星天线来解决学校的电力与通信问题。由于当地的环境恶劣,他所携带的电脑是一台由日本松下公司生产的坚固型笔记本电脑。

尼葛洛庞帝当年在柬埔寨支教的时候用的是这样的电脑

当他用电脑在当地开展教学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学会的第一个单词竟然是Google(注:谷歌成立于1998年),使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只要学会了这个单词,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知识。

不过,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台电脑,但他所携带的那台松下笔记本可是个奢侈玩意。于是到了2004年,尼葛洛庞帝萌生出一个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让每一个穷孩子都能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这就是One Laptop per Child项目命名的由来。

2005年1月,尼葛洛庞帝成立了非营利组织OLPC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相关计划。在他的设想中,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并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11月,正如前面所说的,他在突尼斯WSIS的讲座上公开了OLPC的原型机——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做完介绍后,尼葛洛庞帝开始了他的演(biao)讲(yan)。

“我有一个梦想……”

这个最初公布的原型样机是一台绿色的设备,屏幕可向后翻转,不过这不是重点——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原型机上那个黄色的曲柄。这个曲柄其实是一个手摇发电装置的手柄,这是一种考虑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缺电状况的设计,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摇发电的方式为设备充电。当然,这个设计最大的槽点在于:用手摇发电的做法给计算机设备供电,真的可靠吗?

这个黄色的曲柄是用来发电的

根据尼葛洛庞帝当时在演讲中的说法,虽然这台设备只有100美元,但一台普通电脑的功能它基本都有,而所需电量并不多,一个手摇发电装置就可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个非常耐用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尼葛洛庞帝相信,自己的发明能够造福全球数亿儿童,在未来它的价格也将越来越便宜。在会上,他演示了原型机,通过不同的折叠形态,除了笔记本电脑外还能用作电子阅读器、便携式游戏机以及一台小电视。

最初的设计中,可以向后折叠变成电子书

不过这个样机却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个用于手摇发电的黄色曲柄的可靠性,还有对于该样机的实际制造成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100美元,以及该机是否真正拥有作为一台普通电脑的功能……

原型机

不管怎么说,尼葛洛庞帝就在那场峰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己的“梦想”。

梦想与现实的鸿沟


既然宣布了自己的梦想,自然就是要将其付诸实施。于是,尼葛洛庞帝开始为他的OLPC项目寻找能够参与到研发与生产工作的合作伙伴。

早在研发原型机的时候,尼葛洛庞帝就已经决定了它是一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因为这个系统是“自由”的,能够降低软件方面的成本;为了能够在缺乏电力的地区使用,一款低功耗的处理器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此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电脑本身要足够耐用,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Linux的吉祥物企鹅Tux

于是,尼葛洛庞帝开始对他的项目进行招标,其中在CPU方面中标的是AMD公司的Geode低功耗处理器;而在Linux操作系统方面,由Red Hat(玩Linux系统的小伙伴们应该熟悉这个名字)赞助的Fedora Linux则被选为了OLPC设备的操作系统,而Red Hat自己同时也是OLPC项目的赞助者之一。

玩Linux的小伙伴们应该见过这个logo

而在OLPC相关设备的生产制造,尼葛洛庞帝造访了来自美国、韩国、中国以及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生产商,希望能够承接设备的代工制造。最后,来自中国台湾的广达电脑公司(Quanta Computer)接下了OEM代工订单,并将生产工作交由广达在上海的工厂负责。

负责代工OLPC的广达电脑

广达电脑曾与苹果、宏碁、富士通、联想、戴尔等国际知名企业有过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实力,而OLPC项目团队选择广达正是因为其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经验与实力;而广达电脑的创始人林百里被这一项目人道主义的精神所感动,因此选择接下了订单,可以说这是一次双向的选择。

虽然万事俱备,东风已起,然而实际项目的进展却各种不顺——实际上从一开始公布这一项目的时候受到的各种质疑,就已经让这个项目变得困难重重。

在尼葛洛庞帝于突尼斯最初公布这一项目的时候,一位与会者更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拥有干净的水和真正的学校而非一台笔记本电脑。而在之后,舆论上关于这一项目的质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且不提在政治舆论上的阴谋论,仅仅是在科技业界就有科技界大佬下场参团了——时任英特尔董事长的克雷格·贝瑞特曾评价尼葛洛庞帝的原型机是“ 100美元的小玩具 ”,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见此更是惊呼“ 能不能找一台像样的电脑 ”……即便是项目的支持者,也开始了质疑,认为项目的负责人是否低估了项目的开展难度。

实际上,在2005年最初公布的时候,那台绿色的笔记本电脑原型机甚至都还没找到合作的代工厂,除了那个在当时不知道是否可靠的手摇发电装置外,对于这台电脑的网络连接方式官方也没拿定主意,仅仅说是一种“网状网络系统”,加深了公众对于这一项目的质疑。

OLPC的网络连接方式

而即便不考虑舆论方面的质疑,OLPC项目的研发本身也是各种困难。首先是能耗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贫困地区缺点的问题,硬件方面选用了各种低功耗的元件,除了CPU选用的是AMD的Geode低功耗处理器外,显示屏也是经过了低功耗的设计,甚至在最早的原型产品中还加入了手摇式发电部件,然而却引发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成本控制。

由于最初就已经立下了“100美元”的flag,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就需要将造价控制在100美元以内。然而,最初的设计中部分出于低功耗的设计导致了成本无法得到控制,因此只能选择牺牲硬件参数而降低成本——例如,出于耐用性与功耗的考量,研发团队并没有选择具有更高性价比的机械硬盘,而是选择了基于闪存芯片的固态硬盘,然而当时的闪存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最后只能将容量妥协到1GB,作为一个电脑设备来说这只能是勉强够用。

同样被砍掉的还有手摇式发电的设计。由于成本和发电效率方面的考虑,在进行产品迭代的过程中这个手摇式的发电装置最后没有被安装到设备上。为了控制成本,尼葛洛庞帝的团队进行了诸多的妥协,但在这种条件下却还要实现一台普通电脑的基本功能,又极大增加了研发难度,最终导致这个从2005年开始的项目在进度上被大幅拖慢……

后来迭代的设计之一
另一个设计,可以看出已经取消了手摇发电的设计

至于最终的成品,在经过多次跳票后终于在2007年3月公布了OLPC XO-1,并被七个发展中国家订购。此时的成品,已经和最初公布的样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物了,而“100美元”的卖点也已经不复存在。

最终的成品

可是在同一年,英特尔却已经搞出了一个名叫“Classmate PC”这么个廉价笔记本电脑项目,除了和OLPC一样坚固耐用外,搭载的是更为普及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提供Linux版),售价为200-400美元,首批产品将被推向巴西和墨西哥。

英特尔主导的Classmate PC

英特尔这一波操作下来,让尼葛洛庞帝肺都气炸了,并大骂:“ 英特尔应该对此感到羞耻!这真的很无耻!无耻!!无耻!!! ”此时,泰国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退出了OLPC项目,而本来是项目参与国之一的印度因当地官员和OLPC项目组不和导致面向印度的计划告吹了。此外,利比亚干脆取消了OLPC的订单,直接转向了英特尔的Classmate PC。

同样是在2007年,中国台湾的华硕推出了Eee PC(中文名“易PC”),凭借着低端的定位与低廉的售价,成功掀起了“上网本”的热潮。看着各种“上网本”在低端市场攻城略地,我猜尼葛洛庞帝看到这应该已经是口吐白沫了……

掀起上网本热潮的华硕“易PC”

尽管OLPC在当时的前景似乎比较温和,30万出货量也算不上有多差,但与尼葛洛庞帝预期中的500万甚至1500万台实在是差太远了。最终,尼葛洛庞帝承认了,这是一个令人失望的项目。

到了后来OLPC项目组还想到要和微软合作,推出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但最这一版的机器定格在了测试阶段,没有正式发布。此时,OLPC团队的软硬件团队因为理念不同而分家了,其中软件团队认为硬件部门与微软的合作背叛了“开源自由”的原则而独立为Suger Labs——至于软件团队为啥叫这名字,后面会讲。

各种不顺的事情还没有结束。2008年,OLPC公布了推出第二代产品的计划,那就是采用了双屏设计的“XO-2”,然而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大衰退,计划取消;在拉美国家,OLPC XO遭遇了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2009年,TechCrunch将OLPC XO成为“近十年来最失败的产品”,原因是因为“团队内斗与现实因素”。

双屏设计的XO-2

2010年,随着苹果iPad的问世,掀起了平板电脑的浪潮,而OLPC项目组之前曾在埃塞俄比亚的平板电脑实验,发现当地的孩子在两周之内就学会了字母表,还掌握了Andorid系统的使用。于是乎,OLPC项目组也开始尝试开发“XO-3”平板电脑,并且还支持太阳能充电,然而这个平板最后也被取消了。

OLPC XO-3平板

与此同时,OLPC也对现有的设备推出改版——例如XO 1.5将CPU从AMD换成了威盛,到了1.75就直接换成了功耗更低的ARM架构,而所谓的“XO-4”更像是1.75的“翻新版”。而此前被砍掉的“XO-3”,最后在2013年变成了XO Tablet,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且面向消费市场——是的,之前那些笔记本是不面向消费者的。 (不过这个平板怎么看都有某种既视感……)

XO平板,不过……

但OLPC项目组在2014年,还是悄无声息的解散了,并宣布了项目的死亡;第二年,OLPC被Zamora Terán基金会收购,此后这个项目与尼葛洛庞帝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

不过OLPC似乎还没有彻底死亡——Suger Labs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负责软件方面的维护工作,而相关设备的生产据说也依然在继续。不过,关于这个项目在后续将怎样发展,已经没什么人再关注了。

蜜糖还是苦药?


那么,这款最初计划是“100美元笔记本电脑”的OLPC XO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设备呢?在使用体验上究竟如何?

OLPC的设计走的是可爱童趣的路线,从键盘到外观配色对于儿童来说都很有亲和力。不过,就如前面所说,它的设计和最初的原型机已经不是同一个产物了,并且中间经历了迭代的过程,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首先是屏幕的部分,不再是最初设计时可以向后折叠的设计,而是使用了可旋转的设计,类似于某些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一些便携式DVD的设计,但它的转轴却更像是早些时候一些日韩厂商所推出的可旋转屏幕的手机所使用的转轴而不是类似于某些便携式DVD所使用的转轴设计。当然,可旋转屏幕的设计是在设计迭代的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并且有一个设计是有考虑使用类似于便携式DVD所使用的转轴的设计,但最后被弃用。

OLPC XO采用了可旋转屏幕的设计

而OLPC XO所使用的屏幕并不是一般的屏幕,而是一块特制的液晶屏幕。初一看可能没啥特别的地方,但实际上这块屏幕能够在“反射单色”与“背光彩色”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降低能耗,而这个“反射单色”在阅读器模式下效果最佳——那个旋转屏幕的设计可不像是“变形本”那样能够让XO变成一台平板电脑,而是用作阅读器。

阅读器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OLPC XO有一个SD卡插槽,就隐藏在屏幕下方——只需要将屏幕旋转90度就能够看到。

你可能会很好奇屏幕两边的按键有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在将屏幕向上折叠后用作阅读器时可用于翻页等操作,但理论上也可以被用于游戏操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电脑的屏幕可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触控操作,因此不能被当做平板使用。

在打开之前,需要将它的两个“兔耳朵”打开,而这是它的天线——还记得前面提到的“网状网络系统”吗?它其实是通过WiFi将多台OLPC设备进行连接——如果你曾经用PSP、NDS一类的掌上游戏机与好友进行联机游戏的话,那么应该能够大致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网络连接。

只不过到了OLPC这边,既不是打“怪猎”这样的共斗合作游戏,也不是玩“铁拳”、“山脊”这样的对战竞技游戏,它的“网状网络功能”当初被设计出来是用作孩子们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不需要接入互联网。不过,由于这一功能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改版中被砍掉了……

OLPC的网状网络,但后续改版中砍掉了这一功能

OLPC XO的键盘采用的是单片橡胶键盘的设计,其初衷是出于防水方面的考虑,不过手感方面就不要抱太大期望了,特别是对于习惯了机械键盘那清脆手感的用户来说……你问我为啥?不是因为我手里有一台OLPC的真机,而是我真就有过一个可以卷起来的柔性键盘!那手感,就是一个酸爽啊(不过很耐操就是了)。

OLPC XO各部位

说起来,OLPC XO有一个独特设计的触摸板,中间的部分与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基本上没有任何差别,但你一定很想知道左右两边的区域是干什么的。其实,这两块区域在最初的设计中是用作手写区,在最终成品中得到了保留,但由于缺乏相应软件的适配支持,使其成为了鸡肋。

在最初的设计中是有手写功能的

之前提到OLPC XO在设计上强调“耐用”的特点,从电脑采用橡胶缓冲作为保护就能看出来。实际上,为了能够让OLPC XO能够更加耐用,负责生产工作的广达为机器准备了非常严格的测试,确保其耐用性。理论上,你至今都能够找到一台能够正常使用的OLPC!(不过早些时候的版本存在软硬件方面的bug,但在经过修理后就能够“满血复活”继续使用)

不过,由于在一般模式下使用的话电池续航只能持续3小时左右,因此外置电源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一般的电源外,还能够外接太阳能发电装置。当然,怎么能少了手摇发电装置呢?这是在最初原型机中的设计,最终成品中没有选择预装在机器本体中,而是作为外置的配件。

即便这样的续航时间,也是用牺牲性能的方式换来的。前面提到它使用的是AMD的Geode低功耗处理器,但它的主频即便解锁也只有450MHz(锁定433MHz)——作为一个2007年发布的产品,隔壁华硕在同一年发布的初代易PC使用的赛扬M在锁频的情况下至少也达到了630MHz,解锁后也能达到900MHz,光是CPU这方面的性能差距也能看出问题。而因为只有1GB的储存空间以及256MB的内存,可以想象这会是怎样的使用体验……虽然在后续改版对硬件做了升级,甚至在XO-4中都换成了ARM架构的处理器,不过别指望能够在性能上有什么显著的提升。

XO-1的主板

当然,本节的重头戏来啦——那就是它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OLPC XO使用的操作系统是Fedora Core的定(mo)制(gai)版本,采用一套名叫Sugar的桌面环境。说到Fedora,可能部分玩Linux的应该还记得它的前身Red Hat Linux,而咱们中国的“红旗Linux”就是在其基础上衍生而来(不过现在已经改用Debian了)。

OLPC所使用操作系统的核心是Fedora Core
在众多“红帽系”的Linux发行版本中,“红旗Linux”算是最为国人熟知的(不过现在和Ubuntu同属Debian系了)

Sugar说是“桌面环境”,但它并没有传统PC操作系统中“桌面”的概念。在一般常见的桌面端图形操作系统中,主界面的部分首先都会有一个用于承载各种应用图标的“桌面”,其次是诸如任务栏、Dock栏一类的组件,但在Sugar这里并不存在“桌面”的说法,主界面如下图:

Suger主界面(早期版本)

这是早期版本的Sugar主界面,可能大家第一眼还看不出这些都是什么,不过最下方的部分大家应该能够猜到这是类似于苹果系设备的Dock栏,各种应用程序都被安置在此处,不过它们在Sugar中被称为“活动”;而中间的圆环,则是起到了“任务栏”的作用,显示正在进行中的“活动”。而上方的部分,则是与前面提到的“网状网络”机能有关,如下图:

“网状网络”在OLPC XO中的应用之一,这是“邻居”界面
Sugar的“朋友”界面

不过在后期版本中,主界面则是变成了这样:

在后期版本中改版的Sugar

值得一提的是,在OLPC XO的众多“活动”中有来自EA官方移植的初代《模拟城市》,而之所以选择初代是因为OLPC XO的性能因素。此外,《模拟城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属性,能够让孩子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等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不过容我问一句哈:在我的印象中,《模拟城市》这个游戏可是很复杂的,小孩子们真的能够理解游戏中各种各样的要素吗?

模拟经营老炮玩家应该很熟悉这个画面,但是Linux版

说起来,我手头还有一张自己刻录的Live CD(直接通过光盘启动的系统盘),就是基于早期版本的Sugar,而这张盘在当时是“OLPC Operation System SDK”,不知道是当时Sugar的开发(工程)版本还是用作给OLPC开发软件用的工具之一,其中这个Live CD包含了基于Firefox的浏览器、从Abiword精简而来的文字处理软件,以及一个阉割版的GNOME桌面环境(玩Linux的对此并不陌生)等“活动”。看起来,这是OLPC所用系统的演示版本,能够对Sugar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Sugar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蜜糖,毕竟界面主打“简约”,因此如你所见,它的界面是高度简化的设计,而这套界面的设计目标本身就是"避免臃肿的界面"与"限制那些直接相关手边任务的控制",让儿童群体能够更加容易上手。不过对于大人来说,恐怕就是折磨了——因为这套界面使用了太多抽象化的符号,有些“活动”的图标第一眼看上去还真看不出是干什么的,您看它的图标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扁平化”这么简单了,而是“抽象化”了……

可能会有人要问OLPC是否有进入过中国,以及Sugar系统对于中文的支持。虽然在中国并没有OLPC项目组,但有一个名叫OLPC APAC的组织(疑似来自中国香港)曾向四川捐赠过1000台OLPC XO,但因为不是零售用的机器,因此可能很少有谁知道它在中国出现过。

OLPC出现在四川某小学

从这张拍摄于2010年的照片中,其实证明了两件事——一是OLPC的确来过中国,二是正式版的Sugar其实是支持中文的;而YouTube上的一位UP主“ This Does Not Compute ”在他关于OLPC的视频的一个画面中,也能够看到在Sugar支持的语言中包含了中文,但视频中的机器预装的可能是后续版本的Sugar。

在YouTube视频UP主“This Does Not Compute”关于OLPC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Sugar的语言选项中对于中文的支持(包含了新加坡与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与中国港台地区的繁体中文)

随着OLPC软硬件团队的分家,软件部门继续维护Sugar界面,而负责维护工作的正是Sugar Labs。而Sugar的官网一直还在,而这套界面除了能够被用于Fedora外,在Debian也能够得到使用,如果你愿意的话甚至还能把它装到“树莓派”上!而在如今,Sugar已经成为了一个学习软件平台。

梦醒了以后……


OLPC项目可以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项目。

发起者希望能够“让每个贫困孩子能够拥有一台电脑”,想要填平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但却是个过于理想的想法,根本不知道那些发展中地区真正需要什么。而在不知道实际需求的情况下的异想天开,何尝不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表现?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于发展中地区的傲慢。

随着低价平板电脑兴起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即便是经济条件不够充裕的人也能够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可是对于那些贫困的发展中地区,他们真正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健康的活下去——能够吃饱饭、能够拥有干净的水,以及和平安定的生活……

而这些问题,有些并不是科学技术所能够解决的,只是有人并不知道。

热门相关:恶魔的专属:丫头,你好甜   都市仙医武神   凤惊天下:金牌杀手妃   男科女医生日常   重生落魄农村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