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稳息差?两家股份行高管回应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上市公司年报季开启,目前已有两家股份行召开2023年业绩发布会。对于行业普遍关注的息差收窄、收入增长放缓、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两家银行高管均向投资者进行回应。尽管“稳息差”“保息差”是行业共识,不过具体侧重仍有不同。
平安银行以零售银行为定位,2023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 58.4%。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谈到息差压力时,行长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过去的高息差主要来自资产端的高利率,而非负债端成本低。在此前零售转型、经济高涨过程中,平安银行做了很多高息差的产品。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对零售业务冲击较大,因此面临一定的零售压力。
据介绍,自2023年以来,平安银行对高风险的零售产品采取压缩措施,暂时放弃高营收模式,避免零售贷款的“破窗效应”,保障存量资产软着陆。
平安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2023年,集团净息差为2.38%,同比 2022年下降37个基点。在让利实体经济、市场利率下行及存款定期化等因素影响下,净息差下降。平安银行积极重塑资产负债经营,跟随市场趋势持续引导存款成本下行,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
中信银行在对公业务上具备优势,2023年公司银行业务利润占比近56%。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谈到息差变动,中信银行行长刘成介绍,2022—2023年两年,中信银行息差变动比银行业平均少降12个BP。负债端,得益于存款结构的管理,中信银行存款中活期占比上升,高成本存款下降,通过结构的优化降低了存款成本率。还得益于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交易银行、中小客群的建设来获取低成本存款,低成本存款增速较高,为全行压降高成本负债创造了空间。
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表示,“我们没有把贷款的量和价作为提高营收的主渠道,而是通过压降存款成本来稳住息差,进而保证营收的增长,我们没有选择在贷款端‘以价补量’或者‘以量补价’,而是同时在存款端和提高非息收入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
据刘成介绍,2022—2023年,中信银行口径存款成本率累计下降4个BP,是可比股份行中唯一一家下降的。
在资产端,刘成表示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提升整体的资产收益率。据中信银行2023年年报,去年该行净息差为1.78%,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95%,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69%。对于未来净息差收窄,冀光恒认为,整体而言息差下降是个趋势。好的方面是对社会的减费让利,支持实体。方合英也表示,息差目标比往年会降是肯定的,但是比同业少降,这就是中信银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