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仁:熔古铸今 讲述中国铜的故事

杭州日报讯 近日,一场名为“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的盛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璀璨绽放,历时三月,人潮涌动,百万观众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约。

大展开幕之时,朱炳仁眼含热泪,动情地说,“能在国家博物馆展览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有了国运才有了‘铜运’。”他的话语充满力量,“我们不仅肩负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更需勇于创新,缔造属于我们的新文化篇章。”

此次展览,堪称铜艺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事。数件国博馆珍藏的千年青铜国宝,首次与朱炳仁的百件现代铜艺精品同台亮相,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历史上,中国青铜器文化曾傲视全球,而今,这场国博大展,不仅是中国铜工艺品类最为全面、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展览,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铜艺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探寻铜文化新生的“密码”

早在十八年前,国博便收藏了朱炳仁的一件熔铜艺术作品《阙立》。见到展中亮相的这件作品,朱炳仁思绪被拉回到了2006年5月25日常州天宁宝塔着火后的现场。

意外的大火,将铜熔化——铜肆意地流淌在地上,晶莹的铜珠如千万铜泪互相牵手着、拥抱着,自由地舒展筋骨。在朱炳仁看来,这是铜自青铜时代以来第一次跳出了范模的圈限,那跳跃成姿态万千的熔铜结晶体所展现出流畅之美,是人工铸造无法想象的。“我将这些被当作熔渣的青铜魂魄捧在手中,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的青铜文化新生‘密码’,不就在我手中了吗?夏禹铸九鼎以来,铜终可在自由地熔凝中,展现其无可复制的肌理与形态。”

自此,“熔铜艺术”横空出世。朱炳仁不断深耕熔铜工艺,精心调配铜与合金的比例,使它们在千度高温下熔融流淌。经过冷却定型、精心锻打、焊接拼接及细腻抛光等工序,熔铜最终呈现出随性而美妙的艺术形态,构筑出一个千姿百态的熔铜艺术世界。

舞起来了的铜,展现出无穷的创造力。朱炳仁的熔铜艺术作品《黄河奔腾》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金色浪花奔腾不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力量,既是对自然的颂歌,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稻可道,非常稻》借《道德经》哲思,以铜制稻田展现丰收喜悦,寓意对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运河之光》则纪念大运河申遗成功,光与影交织,映照华夏文明之绵延。

而入藏博鳌亚洲论坛会场的《万泉归海》,更是一件以泼墨绘制水墨画为灵感,再以水墨原作创作而成的铜壁画。在工艺上,作品采用了朱炳仁独创的“熔铜多层雕琢技艺”,使铜在熔融状态下随性奔腾,再加以高温彩釉,每一部位都独一无二,成为铜壁画创作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突破千年铜建筑的桎梏

武当山、鸣凤山、五台山、万寿山,有着中国著名的四大铜殿,为各地标志性建筑,其中最高者不过区区八米。“历史上,中国人对铜的运用堪称精湛,最为超前。而在新时代,我们更应在此领域有所创新与突破。”朱炳仁说。

在数十年的努力下,朱炳仁在铜建筑艺术领域内开创了众多先河:他设计并建造了我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杭州“雷峰塔”,铸就了中华第一高铜殿的辉煌——“灵隐铜殿”,更以桂林“铜塔”摘得三项世界之最的桂冠。此外,他还打造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铜建筑群——“峨眉山金顶”,以及中国现代首座青铜大宅——“杭州江南铜屋”……

时至今日,朱炳仁打造的铜建筑不仅在高度上早已突破了八米的传统界限,在数量、规模上均实现了对前人的超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这一殊荣,对于朱炳仁而言,无疑是恰如其分的赞誉。

在全国范围内,超过百座的铜雕建筑巍峨挺立,它们不仅是中国铜艺建筑辉煌成就的见证,更是各地不可或缺的风景线。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绝伦的设计、庄重大气的气质,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为大地平添了一抹独特的阳刚韵味。

演绎跨界融合的艺术“新韵”

传承、创新与跨界,是朱炳仁常挂嘴边的词汇。“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我的作品独树一帜。”

铜印,古称“金印”,源于商周,历经两千余年,铜印制作工艺也仅浇铸、镌刻两种。多年思考之后,朱炳仁从印章造型入手,以雕塑家的独特视角,力求带来全新视觉体验。他创立随机熔铸法,创作出兼具残缺美、沧桑美与梦幻美的“山水铜印”,既有材质之美,又有印文之美,更有造型之美,令人叫绝。“随意熔铸,非刻意塑形,而是打破汉印传统,从古典迈向现代。”

熔铜艺术和景泰蓝结合,会是怎样的美?一款跨界作品《伟大时刻》铜雕景泰蓝·金钻计时仪,融合景泰蓝、铜雕、花丝烧蓝、钟表工艺、黄金压铸、金属錾刻等多种非遗工艺于一身,甫一面世,惊艳众人。而前述铜壁画《万泉归海》,也是朱炳仁新创作手法——“云水墨”的最先尝试,他先以泼墨绘制云水墨,再以水墨原作结合熔铜艺术,创作出铜壁画。

身着靓丽衬衫的朱炳仁,打开平板电脑,上千幅云水墨画作逐一展现。“我穿的这件衬衫,便来自我的云水墨画作的灵感。”当电脑手绘画作喷绘,遇上水墨画,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与水墨的韵味相互碰撞,产生出一种后现代的奇异美感。

下个月,朱炳仁的“云水墨”时装秀即将在绍兴柯桥上演。他笑言:“说不定,我还会亲自走秀一回,与大家共同感受这份跨界融合的独特魅力。”

对于朱炳仁而言,“八十而立”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艺术生涯新篇章的起点。“我的人生轨迹似乎与众不同,”他感慨道,“在我四十岁那年,我重新拾起了家族传承的铜锤,肩负起千年传统的重担,并致力于创新与发展。转瞬之间,我已经步入了八十岁的门槛,但我的艺术探索之路却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铜就是我,我就是铜。”朱炳仁说,他将坚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铜艺术、铜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在江南铜屋里的朱炳仁文献馆,其“可怕的创造力”的介绍中,55个“第一”的辉煌成就赫然在目。我们期待着,朱炳仁将继续以他的智慧与才华,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继续书写属于他的更多的“第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