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改革路径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效,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标准更高、内涵更丰富的服务需求。当前,部分事业单位改革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岗位管理制度有待深化。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岗位设置不够均衡,表现在中高级岗位职数与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度不匹配。如在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较为密集的单位,中高级岗位职数有限,技术职务晋升缓慢,一定程度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岗位管理缺乏相应退出机制,能上不能下、“躺平”等现象较为普遍,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良好生态。
二是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大数据时代,通过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质效已成为未来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部分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导致网络覆盖不全、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数据开发利用不够深入、系统整合度低,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以满足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要求。
三是考核激励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发挥还不够,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考核指标单一,无法真实客观反映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薪酬制度缺乏有效激励,表现在个人业绩贡献与绩效奖金未真正挂钩,二者关联度不足,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不足。
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优化路径有以下三点:
一是深化岗位制度改革。结合事业单位类别和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赋予事业单位一定自主权,对领域内有突出贡献和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设置特殊岗位方式聘用优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完善退出机制,打破“铁饭碗”,增强工作人员危机意识,确保能者上、庸者下,营造良好人才竞争生态。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人事管理硬件建设和软件研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功能完善、操作方便、人性化的人事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站式”办理人事业务,让数据多跑路。建设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管理人员等类别齐全的信息数据库,实现区域内人员岗位管理、考核奖惩等信息联通共享,推动人事管理从纸质化向信息化、现代化跃升,有效提升科学管理和内部监督质效。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聘用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岗位绩效为重点、以实际工作业绩、社会贡献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办法,真正将多干少干、干好干坏区分开来,有效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薪酬体系,通过表彰奖励、荣誉授予、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精神激励,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最大限度激发工作热情和自主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个人价值与单位发展的共赢。
陈昱嘉 成都天府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