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峡山区:守一湖清水 保全市用水 促经济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作为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峡山水库(又叫峡山湖)的守护者,潍坊峡山区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经济赋能、汛期水环境监测,全力保障峡山水库水质安全。

强化统筹治理,抢占治理先机

立足胶东半岛战略水源地提质增容工程,统筹推进上下游协同治理格局。2019年11月,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通过验收,潍坊市先后投资28亿元实施了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项目于2022年11月16日正式通水运行。研究制定《峡山水库及上下游水环境综合执法实施方案》,将水库上下游纳入一体化管理,形成全域保水护水工作合力。

立足胶东地区调蓄枢纽和省级战略水源地使命,创新实行“1+1+4+N”模式,即建设区级和峡山水库指挥中心各1处、街道指挥分中心4处和各级河长、河管员手机APP,各类涉河湖问题可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反馈至各级河长、河管员,进行线下实地查验、处理,切实提升水库综合治理水平。严格落实河湖监管和战略水源地保护职责,投资1300万元实施峡山水库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在渠河、浯河等沿库13个入库口种植水生植物650亩,修复水生态环境,削减污染物,发挥净水作用。今年以来,巡查9条河流60余公里,检查污水管网40余公里,发现整改问题30余个。

以生态捕鱼节为契机,开展生态捕捞。结合水体、鱼群、水草、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实际情况,科学开展生态捕捞,轮捕轮放、捕大放小,维持放捕结构平衡的同时,及时吸收利用移除水体中营养盐,减轻水体氮磷营养负荷,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实现以水养鱼、以渔提质、鱼水互养。通过生态捕捞,及时吸收利用移除水体中营养盐,也实现“分散无序捕捞”到“专业规范捕捞”转型。

发挥资源优势,赋能绿色发展

探索生态转型发展路径。依托峡山生态景区,开展碳核算、生物多样性调查,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田园采摘等山水关联业态,打造水库旅游打卡地,推介峡山獬豸、花样馒头等特色产品,推动生态资源与经济融合发展。峡山生态风景区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零碳景区”,峡山区被授予“践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东双碳‘首证’示范项目”。

一体推进绿水保障工程。持续开展环库综合整治,围绕水源地保护组织了湿地清理、拆除禁养区养殖房、坟墓迁移、清理环湖饭店等,组建专项指挥部负责推进,共清理湿地鱼塘286个,调整湿地种植1420亩,清理库内耕种851亩,拆除违建养殖房(棚)420余户,迁移坟墓921座。投资1400万元实施峡山水库防护网全封闭工程,实现对水源地保护区全封闭管理;在保护区边界、沿库道路路口设立地理标志40处,设置各类水源地保护警示标志39处;投资200多万元在水库上游潍河、渠河、浯河入库口交通桥上设置了导流渠、蓄污池等污水收集设施。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1.7亿元完成对辖区内151个村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效减少面源污染。

整合资源放大生态优势。将约75公里水库环湖路打造为公众感受水库旅游体验线,先后开展环湖马拉松、自行车赛等。立足生态优势,高水准规划打造潍水养生谷,目前正在整合潍河沿岸现有项目资源,为下步更高层次开展全域生态功能提升,推动全域生态价值实现打下基础。

保障水库安全,守护一湖清水

做好排查,跟进演练。开展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水源地“一源一档”,排查整改问题12个。另外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应急、水库、环保、消防、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模拟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了水源地水质安全。

强化监测,做好预警。建立汛期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工作机制,加大对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与评估力度,在重点时段对潍河、渠河等河流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组织人员对全区污水处理厂、9条河流进行监督性检查,确保汛期出水水质稳定。建成峡山水库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环库监控点90余处,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制止污染水源行为。创新机制,高标准建设水上生态警务中心,设立生态法庭,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库禁渔与生态捕捞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依法治湖”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以来,启动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6次。

统筹谋划,保障水质。加强日常巡查,对水库水面和岸边漂浮物及时进行打捞清理,对汛期来水带来的大量漂浮物,集中组织打捞,今年来累计打捞漂浮物1000多立方米,有效防止漂浮物腐烂污染水体,保持了洁净水面卫生环境。针对部分主要河流水质出现反弹情况,统筹应急、水资源、生态环境、水库等部门力量,及时组织有关单位、专家进行会商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联系,做好汛期雨情、水情分析研判,确保全区河流水质改善达标。2024年以来,峡山区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水质指数4.96,较2023年改善3.7%,对外供水量约10万方/日。(宿娅楠 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