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子探访苏州丝绸博物馆:找寻姑苏丝绸记忆

江南时报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1日,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实践团队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绣绘江南韵 扇启非遗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丝绸的制作工艺、制作漆扇等方式,帮助实践团队成员更好地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蚕桑居,实践团一行见证了蚕从卵到成虫的蜕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让我们体会到蚕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直在无私奉献。”实践团研究生朱鹏感叹道,他们近距离看到丝绸的生产流程,包括蚕种养殖、桑叶种植、蚕茧收集、缫丝、染色和织造等多个环节,对苏州丝绸文化进行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体会。

织染坊中,几位工匠正忙碌地操作着两台巨大的织机。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两台机器分别是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也是博物馆丝绸制作工艺的亮点。

五彩丝线在纺轮上缠绕,与前方的白色雕塑相映成趣。织机上的工匠通过一系列动作熟练操作,织机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展现了精湛的丝织技艺,体现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看着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传统的纺织工具,小组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辉煌。

为了更好地体验非遗文化,团队成员们还参与了漆扇的制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将扇子放入水中,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再晕染在扇面,形成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图案,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为赋予漆扇特殊的意义,团队成员小心翼翼地拿起画笔,在漆扇上写下了心中所想,描绘出自己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向往。

此次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苏州之行,不仅让小组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苏州丝绸和漆扇的魅力,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传承非遗,绽放文化之花。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行动也将影响更多的人加入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黄婧、陈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