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教地,南京高校“小老师们”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

在支教地,南京高校“小老师们”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

不远千里寄去机器人,下足功夫设计教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从抵达支教地第一天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26届研支团宁夏团团长钱伟扬和同行的小伙伴们就没闲过,他们通过多场精彩有趣的暑期课程,与当地的孩子们迅速“打成一片”。临近开学,他们又在紧锣密鼓地忙着熟悉教材,把握课本上的重难点。

这几日,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是南京高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真实写照,作为“小老师”,他们希望发挥专长设计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传递青春梦想,与当地的孩子相伴成长。

跨越山海抵达支教地,孩子们的热情治愈一切

回忆起与孩子们的初次相遇,钱伟扬表示整个经历充满“惊喜”和“感动”,孩子们的热情洗去了他们长途奔波的疲惫,治愈感满满。为了让孩子们更放松地进行交流,支教团成员组织了一个简短的互动游戏,有一个小女孩主动讲述起了家乡故事。

“她说,此时正值第一茬枸杞成熟,她每天一大早都会和家人去枸杞园采摘枸杞,一干就是一整天。采摘过程很辛苦,但她的父母会给她发‘工资’,她很开心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开学报名费,去上学获得知识,她说‘自己身虽小,志却远’。”正是这样一个简单却真挚的故事让钱伟扬感受到孩子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花费了16个小时抵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五〇团中学,东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新疆分队队长张以卓形容自己的心情非常复杂,除了疲惫感,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未来一年未知的忐忑。

但这样的感觉没有持续多久,在和天真烂漫的孩子接触后,张以卓感觉他们就像“小太阳”,用无尽的善意和友好为支教团成员们蓄满能量。张以卓说,最令他感动的是七年级的一名男生,“在得知我会接替上一届支教团成员留在一五〇团中学后,他拿出了珍藏已久的宝贝——一件写满签名的T恤衫,原来这是他2年前参加夏令营时,东大的支教团成员送给他的,我还在上面看到了自己许多本科同学的名字。”

不远千里寄去机器人,带山里娃探索科技前沿

7月26日,南京邮电大学第26届研支团贵州分队成员陈方圆、田思琪、吴驰、唐露、刘品月抵达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初级中学,和他们一起抵达的还有特地从学校寄过去的机器人。

如果“大黄蜂”的酷炫、“乐迪飞侠”的勇敢、“超能陆战队大白”的温柔不仅仅活跃在荧幕上,而是悄然融入大家的日常,是不是很值得期待?在暑期的机器人课程中,孩子们梦想中的场景变为现实,当唐露请出不远千里随支教团成员一同奔赴而来的机器人时,教室里一片沸腾!孩子们与机器人亲密互动,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回应都让人兴奋不已,他们沉浸在与机器人交流的快乐中,感受着科技带来的惊喜。

“机器人是我们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研发的,为了能跟孩子们更好地互动,我们设置了几个简单动作,比如握手、打招呼等。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大家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南京邮电大学团委素质拓展部老师闻友龙介绍,南邮研支团贵州分队一直着力打造“科技支教”的品牌,利用暑期课程,带领孩子们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揭开大数据、机器人与芯片技术的神秘面纱,“正式开学后,他们还会通过开展科技节,组织科技展览、编程启蒙课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足功夫设计特色教案,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

抵达支教地近一个月,南信大第26届研支团成员杨诗怡、赵清淼、段盈盈、刘秋宏和习惯讲方言的学生沟通起来顺畅了许多,他们也逐渐适应了当地多雨的天气,出门不忘带把伞。

为了当好支教老师,临行前,小伙伴们前往南信大高新实验小学教学实习,听课备课、教学研讨、作业批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接下来的一年,杨诗怡所教学的科目是高一语文,虽然本科专业就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但杨诗怡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她和小伙伴们一直在紧张有序地备课,熟悉教材,把握课本的重难点,与当地老师密切交流,了解学生总体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希望能设计出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全力以赴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同样暗下苦功的还有东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分队成员曾田,她服务于五原县第一中学,负责高一两个班的地理。“高一同学学的是新高考内容,教材改编过,难易程度也不同,和我原先学的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知识点还是一致的,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曾田表示,除了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她还特别注重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比如,不管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我都会给予正面鼓励,另一方面注重自己的神态表情,对他们经常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