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话中轴 庆成宫里庆成功

华灯初上,映衬在红墙绿瓦上,让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先农坛庆成宫熠熠生辉……昨晚8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根脉中轴嘉礼庆成——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在先农坛庆成宫举行。

当天,完成修缮后的先农坛庆成宫也揭开神秘面纱,露出“真颜”。据北京市申遗办消息,庆成宫已修缮完成,待相关附属工程完工后,力争早日向社会公众开放。

光影盛宴闪耀庆成宫讲述“最中国”的故事

昨天晚上,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代表、首批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单位和居民代表等500余人共聚先农坛庆成宫,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夜幕下的庆成宫,美轮美奂。这个长期被多家单位作为大杂院使用的古建因为中轴线申遗保护终于恢复了文物的本来面貌。通过现场的光影呈现,庆成宫主殿上的玻璃仿若五彩琉璃,光彩夺目。

“万物自此复苏,共鸣生活的乐章”,沿着祭祀道路一路走来,道路两边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二十四节气海报。庆成宫门前,五颜六色的十二面迎宾鼓列阵排开,气势恢宏。鼓舞中轴,乐动九天。

现场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以庆成宫主殿为背景的光影秀《光影中和》,用灯光投影的艺术形式展现北京中轴线象天法地、生生不息的营建理念和文化内涵;回顾申遗保护过程的短片《申遗之路》,再现申遗保护工作充满挑战的历程;由中轴线15个遗产点代表客串演员讲述的节目《中轴一线牵》,让人们记住了每个遗产构成要素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情景戏剧《我与中轴》,由实力派演员与鼓楼社区老住户代表进行演绎,讲述着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的故事……

其中,《中轴一线牵》邀请了一群特殊演员。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科长段志文作为万宁桥的代表,被请到现场,演绎“一座桥”。

《光影中和》节目将气氛推向高潮。这是一场在庆成宫主殿上绽放的灯光秀。2021中轴线大赛“申遗助力团”成员张世骞介绍,在三分钟的节目中,团队成员利用视觉呈现手段,在主殿立面上展示中轴线起源、不同朝代的中轴线遗产样貌。通过视觉语言,讲述“最中国”的故事。

三件“申遗宝贝”入藏首都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主题活动上,所有观众一起见证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北京中轴线申遗代表团把从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带回来的三件物品捐赠给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外联部副部长周峥介绍,这三件宝贝分别是北京中轴线项目审议通过时大会主席“一锤定音”的木槌和落槌板,中轴线申遗成功现场庆祝条幅和与会重要嘉宾签字祝福中轴线申遗成功的中轴线卷轴。“可以说,这三件物品见证了我们的高光时刻,也将成为文物,向广大观众讲述中轴线故事。”周峥说。

另一个惊喜时刻则是国家一级文物、首博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亮相庆成宫。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970年,在中轴线北端的旧鼓楼大街上,考古人员挖掘出了一批元代官窑瓷器,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元青花凤首扁壶。它是中轴线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

庆成宫已完成腾退修缮工程

活动现场,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在先农坛庆成宫一进院正式开展。展览从“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古今辉映:前世今生阅中轴”“光影中轴:纵览风光千般景”“历久弥新:擦亮中轴金名片”“永恒中轴:众志成城护遗产”“展望未来:我与中轴有个约定”6个部分,全景展示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和申遗保护工作历程及显著成效。

其中,“光影中轴:纵览风光千般景”中充分利用了数字化大屏介绍中轴线遗产点位。北青报记者体验发现,随着记者的手指触摸,大屏幕从北到南迭次展示出中轴线遗产点位的数字影像,观众面向大屏幕,仿佛从上空俯瞰中轴线,中轴线上遗产定位一目了然,时空关系也十分清晰。

活动当天,先农坛庆成宫的院落作为展陈空间呈现,首博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亦亮相在其主殿内。那么,未来庆成宫是否会面向市民开放呢?

对此,北京市申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农坛庆成宫腾退修缮工程已经完成,但目前暂时还不具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条件。这次大型活动采取了很多临时性的保障措施,充分展示了庆成宫古建筑的风采,后续还有内部展览布置、新增电力工程和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待相关工程完成后,将采取适合庆成宫区域开放的方式,让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庆成宫早日向社会公众开放。

15位“代言人”演活北京中轴线

昨晚的庆典伊始,灯光秀《光影中和》惊艳亮相。在庆成宫主殿天然的巨幅“屏幕”上,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开始,讲述时间的故事,追溯中轴线建筑的起源与天宫建筑的渊源。当光影打在古老的建筑上时,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位在庆成宫主殿上依次亮相,呈现出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令人目不暇接。

2021中轴线大赛“申遗助力团”成员张世骞介绍:“为了容纳更多的中轴线元素,我们历时4个月,反复修改了40多个版本,最终为观众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讲好中轴线故事。”

“我是景山前的一座城,我是故宫后的一座山”“我是钟鼓楼,我是永定门,我们相隔7.8公里,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相见”……在节目《中轴一线牵》中,15名中轴线遗产点位“代言人”变成遗产本身,向观众讲述北京中轴线700余年的历史。节目最后,15名遗产点位代言人手牵手连成一条线,象征着北京中轴线纵贯南北、承古拓今的壮观格局。

在文物讲演《中轴印记》节目中,随着讲解员王刚的介绍,庆成宫大殿大门打开,元青花凤首扁壶亮相,在光影下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元青花魅力。据了解,元青花凤首扁壶于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旧鼓楼大街上的元代院落里,是中轴线上的精品文物。

坐地铁打卡中轴线专列乘公交畅游中轴线地标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目前,中轴线元素满满的“中轴线专列”正在地铁8号线上运营,每天一趟,具体发车时间将根据运营情况确定,市民游客可与其来一场“邂逅”。此外,北京公交集团增发5路区间车(前门到景山后街),在暑假期间,市民游客不妨搭乘5路公交车,畅游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建筑。

地铁站壁画展示中轴线魅力

北京中轴线上独有的壮美秩序,正在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从地面延伸到地下,那就是地铁8号线。8号线呈南北走向,共34座运营车站,把天桥、前门、王府井、鼓楼、什刹海、南锣鼓巷、永定门等老北京特色文化地标连成一线。可以说,8号线不仅在地图上与北京中轴线相呼应,车站的设计也与其有着极高的吻合度。

在前门站站厅层,一幅大尺度《中轴锦绣》壁画格外吸睛。“这也太壮观了!”不少刚进站的游客看到这幅壁画,都会举起手机拍照。《中轴锦绣》整体呈金黄色,以正阳门为坐标北望鸟瞰京城的宏伟图景,通过再现北京古城建筑群昔日面貌,力图呈现人类城市规划与建设史上的伟大文化遗产,彰显以北京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建筑营造的空间格局与人文内涵。

此外,在8号线永定门外站,《中轴胜境》壁画用超高清、高刷新率的LED矩阵屏幕,实时更新藻井艺术内容,采用固定画面形式营造中国传统造景效果。

“中轴线专列”每日运营一趟

除了地铁站内无处不在的中轴元素,去年北京地铁还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手,在8号线打造了一列独一无二的“中轴线专列”。专列外观、内饰的设计均融入了15个北京中轴文化遗产点建筑元素,每节车厢的车门上都张贴中轴线文化展示图片,座椅上也增加了中轴线建筑剪影贴纸装饰,扶手拉环上是中轴线手绘风景画。

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主管曹琼介绍,专列还融合了数字化内容和体验,乘客扫码列车车门上的“云上中轴”二维码登录小程序,就可在线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风貌。同时,在王府井、前门、鼓楼大街、南锣鼓巷、中国美术馆、海户屯、天桥共7座车站的站台门上张贴了中轴文化装饰设计,为乘客提供了一个“可见、可感、可体验、可触摸”的沉浸式乘车体验,形成了一条流动的中轴文化带。

地铁站可“盖章打卡”中轴线

为进一步引领乘客感受中轴文化之美,北京地铁公司还将在8号线部分车站继续开展“中轴文化特色印章打卡活动”,丰富乘客乘车体验。

同时,由北京中轴线基金会制作的200幅公益海报,在1号线八通线复兴门、西单、王府井、东单、国贸、建国门,2号线东直门、北京站、前门、西直门、积水潭、鼓楼大街、安定门、雍和宫和8号线北土城、安华桥、安德里北街以及6号线郝家府、车公庄、平安里等35座车站展示。

北京地铁公司还在所辖各线路车站、列车上播放《中轴文明大美气象》中轴文化宣传片,推广北京中轴文化。

5路公交串起中轴线地标

除了坐地铁,在北京搭乘5路公交车,也可畅游中轴线上的大部分标志性建筑。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十九车队工会主席张磊介绍,北京5路公交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35年8月22日开通以来,由东华门至香山,线路全长24.8公里,已走过了89年的风雨历程。这条连接东华门与香山的线路,不仅见证了北京的城市变迁,更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如今,5路公交车穿梭于丰台、西城、东城、朝阳四区,途经前门、天安门、北海、景山、地安门、万宁桥、鼓楼等重要地标,全长22公里,被誉为“龙脊线路”,是市区最长的公交线路之一。北青报记者对照发现,5路公交车线路走向一部分与中轴线重合,非常适合搭乘它来“打卡”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

昨天,北青报记者在前门站搭乘5路公交车,透过车窗即可见雄伟的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在车厢内,不少来自外地的乘客还拿起手机,扫码了解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的历史,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张磊介绍,目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而5路途经的景点大多是外地游客到京后必“打卡”的点位,因此客流量攀升明显,日均客流量达到1.2万人次,为此车队增发了从前门到景山后街的区间车,方便乘客出行。

本版文/本报记者刘洋责任编辑:梁燕(EN003)

热门相关:呆萌小萝莉:高冷男神太腹黑   捡宝王   大爱晚成,卯上天价老婆   背叛、外遇和性   兵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