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文物“出差”带动文化传播
耀眼的金色、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华丽的纹饰……近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从西安“出差”到杭州的“小金碗”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如今,越来越多的文物不再局限于本地博物馆,而是走出家门,在国内多地乃至全球范围内“巡演”。(据中国新闻网7月27日报道)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别具地域特色的文物在不同的地方亮相,让人们不出远门就能一睹其风采。这对拓宽人们的视野,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默的文物说唱……一些博物馆创新文物展陈方式,受到人们欢迎。文物“出差”到别地,也需像这样不断丰富展出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使各地观众沉浸式地感受文化的韵味,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愿意看并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推出相应文创产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物“出差”,安全第一。文物“出差”地博物馆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举措,确保文物展品安全。文物属地博物馆则要保证文物运输安全,并详细了解文物“出差”地博物馆的管理、保护情况。如此,文物“出差”才能更安全、更可持续,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