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共话“好评”之道 一言一句皆“言”值
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星城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摄影 李丹 徐士洁 龚子杰 长沙报道
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星城长沙举行。“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优秀作者代表和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围绕如何唱响新时代中国好声音,共商共议推进网络评论生产传播创新。
根据参会嘉宾的发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好评“言”值。
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网络评论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然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每一位评论者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此次出席的嘉宾,有媒体行业内的翘楚,有高校的专家教授,还有正在读书的大学生,他们的交流跟“好评中国”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网络信息海洋里更需要凸显思想的力量,以小切口见微知著,我们用热辣滚烫的笔触,记录壮丽的中国,见证大时代的发展巨变。”创享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评论特稿部《热评》制片人陶郎以《向新浪潮涌》为题进行分享。她提出,当下评论需从热点现象里,看到新质生产力的“质”优,高质量发展的“质”变,把丰富的、生动的一线素材,转化为有观点、有价值的时代图谱。
“文艺评论,就像文化领域的‘哨兵’,时刻关注着各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创享会上,《光明日报》评论部高级编辑张焱以《“艺”起评,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文化底色》为题,作主题分享,她提出: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否有机结合,是评判一篇文章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尺,所以在全媒体时代要形成稳定输出原创观点的能力,就要习惯与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在对话中表达观点,习惯互联网观点的呈现方式,习惯在原生态的舆论场中摸爬滚打,寻找共情点和同理心,从而形成一种新媒体意义上的有效表达。
“弹幕文化”是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穿梭在字里行间,每一条弹幕都像是划过的流星,短暂却闪耀。创享会上,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岳松以《弹幕中的双向奔赴》作主题分享,提出“弹幕是表达感受的高级形态,因为弹幕的真相,是通过和他人的共事共情与共鸣,来坚定共进方向。”他通过“弹幕”,看到了表象之下深意,同时也明白“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像爆款弹幕一样收获大家的共鸣,助力青年的成长与前行。”
“青年的评论表达应是在紧密关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保持理性思考、敢于发声、涵养家国情的内在激情,实现评论力量和蓬勃青春同频共振。”创享会上,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作者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黄颖哲从青年角度出发,提出“青年的评论创作,不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是以发稿为导向的功利写作,而应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真正有感而发式的观点表达。”
这是一次业务的交流
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的碰撞都会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与碰撞的海洋中,思想火花如同璀璨的星辰,不断迸发,照亮了我们思维的天空。
比如,“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网络评论作品”是摆在每一位评论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创享会上,新华网评论室副主任马若虎,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生,新湘评论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勤繁,他们以专业的视角,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同题共答。
马若虎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提出评论是面向人思想的工作。只有把群众所思所盼结合起来,把想讲的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多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多用群众语言析事说理,才能得人心、聚人气。他还介绍,这几年,新华网评论报道充分借助各种新型媒介的快捷性、交互性等特征,创新表达方式,让观点即时化、通俗化、可视化,获得广泛传播,不断出新出彩。在语言风格上更加接地气的同时,也让呈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评论的背后是立场、是观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评论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创享会上,王晓生以《我教老外写评论》为题,向参会嘉宾们分享他与留学生“沙溢”的故事。从教17年,他从一个留学生身上看到了,“好评中国”既要在中国评世界,也要从世界看中国。
张勤繁以《新湘评论》为例,指出在新时代的传播创新上,应着眼以轻量化、视频化,来传播增强内容和话语的穿透力、到达率。目前,《新湘评论》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新媒体引导先行、刊物深度解读跟进”,着力达到把“新”的特质立起来、把“湘”的名号响起来、把“评”的本色强起来、把“论”的锋芒亮起来的效果。
这是一场“好评”的展示
每一个时代,每一座城市,都有专属的“言”值。“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激发了很多网友,深入大街小巷,用具有现场感、烟火气视角和语言,去表达、去阐发。
借着“好评中国”的东风,“好评山东”孕育而生。“用平实的视角,为厚重文化找到最恰当的现代注解,打造飞向心灵的新‘论语’。”创享会的现场,齐鲁网闪电评论部责编张艺凡为大家分享了在“大流量”的背后,山东背后蕴藏着的“好评”故事。
“一篇真正的‘好评’,能让思想起舞、心灵飞扬,能让人在共情共鸣中,更加坚信文字的力量。”创享会上,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副总经理孙永军作分享荆楚网在网络评论方面做的工作与尝试,从《东湖评论》到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他们一直像挖井人,不断发掘新的泉眼,为评论精品提供灯光舞台,让更多的人不仅“评”水相逢,还不断成长进步,由追光者变为发光人。
去年,成都市委网信办启动了“好评成都”,面向大学生、普通网友、媒体从业者征集到参评作品500余篇。通过比赛,他们与“评论”产生了强关联,去看、去思考、去发现,在成都的街头留驻了思想的火花。创享会上,红星新闻评论部主任王涵也分享他们了创新推动网络评论工作的经验。她说,通过“好评”活动,许多网民发现了更多值得好评的城市注脚和民生音符。
(参与报道:杨抒怀 王嫣 王杨 王诗颖 朱丽萍 李赛凤 任晔 陈奥男)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李丹 徐士洁 龚子杰 杨抒怀 王嫣 王杨 王诗颖 朱丽萍 李赛凤 任晔 陈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