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港口探新|锁定低碳,港口风机叶片里的新“绿”意

海报制作:冯娟

新华社天津5月30日电(记者梁姊)自动化桥吊“齐舞”,无人集装箱卡车往来,运输机器人穿梭……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现代圣彼得堡号”集装箱轮正在忙碌作业。不久后,这艘巨轮将运送太阳能板、机电装置等货物出口欧洲。

看似平常的码头作业,背后却另有玄机——整个过程达到了“零碳”排放。2021年底,随着两台风机叶片缓缓启动,这座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开始并网发电,通过风电、光伏发出的绿色能源,源源不断为码头生产提供能源。

在这里,不仅岸桥、轨道桥、卡车等曾经的“碳排放大户”被安上了“绿色心脏”,码头经营单位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也已实现绿电使用和自产自足。码头能耗较传统集装箱码头下降17%。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无人机照片,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减碳“优等生”“智慧零碳”码头只是天津港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作为全球供应链的转运节点,港口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身为“北方大港”和“百年老港”,天津港也曾是碳排放大户。雾霾天里也能闻到的柴油味儿,是许多老码头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如今,随着绿色发动机、绿色运输队的加入,天津港的“吐碳”环节越来越少。传统火电被绿电取代,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8兆瓦,年发电量达1.55亿千瓦时;燃油集装箱卡车逐步“退役”,智能运输机器人、电动卡车上岗,每月可减少燃油使用近300吨、碳排放量近900吨;外运公路转为铁路,每年又减少燃油使用23.6万吨……

除了“修炼内功”在能源侧完成绿色转型,天津港还在努力降低来港船舶产生的碳排放:首创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串联起场桥、岸桥等码头生产设备,实现全生产要素实时信息交互。“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船舶在港时间,进而降低其在港时的碳排放量。”天津港集团环保管理部环保经理王志力说。

港口碳排放强度是当前观察港口绿色转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天津港一份2013年以来碳排放强度的折线图见证着天津港“求新逐绿”的努力:一条红线曲折上扬,反映了天津港十余年来货物吞吐量呈上升趋势;另一条蓝线平稳下滑,代表了天津港正逐步下降的碳排放强度。

“2013年以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上升11.3%,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0%,碳排放强度下降了20%。”王志力介绍。

改变不仅体现在生产和数据上,还发生在每个人身边。“这几年,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连海鸟都比从前多了。”一位天津港工人开心地说。

货轮靠泊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装载货物(无人机照片,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好消息不断传来。“天津港绿色低碳港区建设实践”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港口唯一案例。天津港的绿色转型之路,为在国家“双碳”战略下积极寻求港口生产绿色转型的全国各大港口提供了思路。

天津港并未因此停下脚步。2024年底,天津港集团主导开发的区域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0兆瓦;2025年,天津港将实现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75%电动化;2027年,港口内部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总体完成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更新替换……

“计划书”和“路线图”背后,一张绿色港口新图景跃然眼前。“未来,天津港集团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港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新能源发用电项目更高水平的产业化、规模化,稳步推进低碳港区、低碳港口建设。”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说。

热门相关:富二代修仙日常   原来你喜欢我呀   逆流纯真年代   剑仙三千万   腹黑老公,请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