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讨论霓虹灯文化是否会消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霓虹灯被认为是香港最大特色之一,也是长久以来大家对香港都市文化的印象。不过一些霓虹灯由于年代久远出现故障,还有一些被拆除,今年以来,“霓虹灯文化是否会消失”的话题持续在香港社会引起讨论。

据香港文汇网24日报道,早在上世纪30年代,香港引入霓虹灯招牌的制造技术;到了50年代,随着香港工业发展蓬勃,这些五颜六色的招牌开始大量出现在香港夜晚的街头巷尾,构成香港的时代印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在香港最繁华的街道,满眼都是霓虹灯牌,间接将霓虹灯与香港“国际大都会”的标志画上等号。

香港霓虹灯招牌师胡智楷说,“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香港的餐厅、戏院、银行、珠宝金行等,都会选择用霓虹灯做招牌,它们之间还会‘斗大’,一到晚上,街道成为一片灯海”。据胡智楷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约有一百多名霓虹灯手艺人,超过300家霓虹灯招牌制作公司。直到今天,一些知名商铺的霓虹灯招牌都有着令人难忘的独特造型,比如“同昌押行”的霓虹灯招牌形状,是在中国文化中象征财富和繁荣的倒置蝙蝠;夜总会“中国宫殿”的霓虹灯以令牌形状的手臂伸向弥敦道,上戴一个闪闪发光的皇冠。

不过,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霓虹灯行业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弃用霓虹灯招牌。霓虹灯也从大型厂家大量出产,逐渐限缩成几名专业师傅的手工制作。今年5月,位于深水埗的地标“南昌当铺”的霓虹灯招牌正式拆除,最后一夜吸引许多民众拍照留念。11月9日,位于油麻地庙街的“美都餐室”招牌也被拆除,该餐厅开业73年,因旧式的设计一直成为打卡热点,更有不少电视剧与电影在此取景。

日前一组图片在香港网络上广传,显示两辆货车满载拆卸下的霓虹灯招牌行驶在街头。经查证,这些图片不是真实照片,而是经过PS的图像。但是老旧的招牌的确会带来安全隐患。据报道,自2006年开始,特区政府收到不少户外招牌的意外事故报告,屋宇署自2014年起每年进行“目标街道大规模行动”,就违例招牌等展开大规模行动,包括拆除通知等。2018年至2020年9月,屋宇署发出2439张清拆令,而已拆除或修葺招牌的数目(包括违例、弃置或危险招牌)达7888个。          

近年来一些香港招牌的保护团体正努力保留香港“霓虹之城”的视觉历史。6月底,“霓虹交汇协”举办了《霓续》展览,向参观者展示超过20个新旧霓虹灯牌,展现霓虹工艺作为香港独有的文化视觉语言,如何体现自强不息和变幻无穷的精神,展览期间更设工作坊、讲座、放映及导赏团等,吸引市民参加。另外,香港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自2013年起,收藏部分遭清拆的霓虹招牌,已将5块纳入馆藏。与此同时,即便成本增加,也有老店愿意重新安装霓虹招牌——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太平馆餐厅第五代传人徐锡安称,拆卸又重装霓虹招牌的过程繁复,加上保养及电费等支出,成本很高,有些店家选择不重装而转用LED灯,他是理解的,但他坚持重装霓虹招牌,“当中有个人情意,也有港人的集体回忆”。M+团队的香港视觉文化副策展人周丽珊认为,霓虹招牌就像黑胶唱片一样,它们永远不会完全消失,而是继续以不同方式存在于社会中。(杨伟民)

热门相关: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   仙王   酒店供应商   现代隐士高手   诛天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