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养猪利弊并存

□ 楼房养猪模式优势在于节约土地,节约运输周转费用和人工费用,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生产,部分疫病防控更为有效,可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智能化程度低、生物安全防控难等。

□ 发展楼房养猪需要因地制宜,坚持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各种要素水平,持续关注生物安全防控的挑战,关注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要密切关注楼房养猪在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进行科技攻关。

近年来,楼房养猪模式在国内兴起。然而,在楼房猪场的实际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养猪智能化程度低、生物安全防控难、粪污处理量大、技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缺乏等产业问题。科学梳理楼房养猪的优势劣势,并客观评价其综合效应,对当前快速兴起的楼房养猪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非洲猪瘟直接导致2019年猪肉产量断崖式下降,各地实施稳产保供政策,快速引进猪场项目。非洲猪瘟后行业内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其中楼房猪场是近年颇受青睐的养殖新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表示,根据课题组联合广东积牧网的调研,我国95%的楼房猪场于2020年后新建投产,66%属于自繁自养一体化楼、14%是育肥楼、20%是母猪楼,80%集中在6层至8层之间。2019年到现在,全国新建了1.3亿头出栏育肥猪产能,其中楼房猪场253个共计1000多栋,涉及生猪产能152万头母猪,2857万头育肥猪,占新建产能的22%。目前全国楼房猪场母猪产能约占全国的3.8%,育肥猪出栏量约占全国的4%。

楼房养猪比较明显的优势有六方面。

节约土地。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楼房猪场节地效果最为显著。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短短几年内就发展起1000多个楼房猪场,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节约土地。节约运输周转费用。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立体空间,饲料供应、猪只转运、粪污处理等环节更加集约高效,尤其是当下兴起的“料养宰商综合体”,周转费用只有平层的1/5至1/10。节约人工费用。总体来看,楼房猪场与平层相比,人工投入会减少1/3左右。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生产。楼房猪场的集中空间,更有利于信息网络发挥其效能,客观上为大面积使用智能化装备提供了方便。部分疫病防控更为有效。楼房猪场由于生产区域更为集中,生物安全关口少,更容易控制和操作。生产效率会显著提升。楼房猪场有利于实现环境、温度、湿度及部分传染病的控制,也有利于为生猪提供舒适健康的光照、温度、湿度。

楼房养猪也存在劣势。一方面,投资强度大、门槛高、资金占用多。楼房母猪场平均每头母猪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是平层的1.5倍左右,在总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太多,会严重影响养猪场的正常运转,运营风险会升高。另一方面,对各种要素的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基础条件一般的养殖场户难以达到。

王明利认为,楼房养猪发展未来需要关注五方面重点事项。一是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发展,不能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二是不能将其看作是简单的平层叠加,需要各种要素全面提升,才能发挥楼房猪场的更多优势,尽可能抵消其劣势;三是一旦选择楼房养猪模式,就不能节省投入,各方面应具备高标准,才能有效提高使用年限,各种要素更高水平的组合,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四是需要持续关注生物安全防控的挑战,猪瘟疫情尽管不容易进入,但一旦进入很难根除;五是应关注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有规模优势,但也会给资源化利用带来很大挑战。总之,要密切关注楼房养猪这种新模式在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进行科技攻关,为楼房养猪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