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院士与学子间交流对话 《大先生》百校百场校园活动在京启动

让科学大家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交流人生感悟,是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兴趣的有力举措,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一档名为《大先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正式开启百校百场校园活动。5月27日,一场以“科学传承 共话未来”为主题的启动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正式举行,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丁勇,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朱泉华,环球时报社副总经理徐涛,北京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党总支部书记、校长陆旻,以及3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同学们通过现场聆听科学家的真情演讲、与科学家深入交流,拓宽知识视野,激发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埋下逐梦科学的理想种子。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北京市科协牵头联动有关单位,共同策划科学文化教育类节目《大先生》,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忱,营造首都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该节目内容涵盖25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激波风洞、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古生物学、地质学等基础学科,得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等60余家单位大力支持,包括倪维斗、丘成桐、叶培建、薛其坤等27位院士专家,以及65位各领域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拍摄。

这档节目聚焦科学、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组织青少年沉浸式参与科学探索,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索过程,完成科学精神的传递。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影像力量,以全程实景、行进式拍摄的方式,深入科学家日常工作生活,以纪实风格代入第一互动现场,不仅呈现出科学大家科研心路历程,更揭秘他们科研科考的真实工作状态、科研环境和精神感悟,通过“抢救式”地纪实跟拍,记录科技界珍贵影像资料。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学家则是科学事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为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市领导倡议下,市科协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市教委等部门共同推出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让镜头走进科学家的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等场所,走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历史记忆及激情燃烧岁月,深度挖掘科学大家的人生故事,深入展示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让公众走近科学家、让科学家走进社会、让科学家精神走向青少年、走向未来。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以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强调互动性,增进科学大家和莘莘学子之间的交流,是该档节目的一大特色,通过与科学大家“启发式”地人生对话,从而助力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导向。据了解,该档节目特别设计了青少年与科学家开放式对话环节,力求兼具有意义与有意思,润物无声地实现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传递,形成融合科学文化的特色思政教育传播内容。

而在5月27日举行的首场活动上,主办方就邀请了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主讲了一堂《大先生》公开课。汪院士以《太阳和人类的家园》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们解读了太阳与之相关的多个重要概念,揭示了太阳与我们人类家园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课上,汪院士还结合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实际经历,分享了科学探索的点滴心得,让公开课既富有知识性又不失趣味性。最后,他鼓励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学生们对汪院士的讲解赞不绝口,认为他的公开课不仅让他们对太阳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神秘。同时,教师们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启动仪式上还同步举行了科学助力捐赠仪式。北京市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付萌萌,环球时报社副总经理徐涛分别代表北京市科协、环球时报向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捐赠了《大先生》节目系列产品和《环球时报》数字报,帮助学生们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树立崇高科技报国志向。

据了解,2024年,《大先生》品牌将进一步深耕,通过百校百场校园活动,在全国100所大中小学中落地生根。以《大先生》公开课为核心,结合科学助力捐赠、科学小实验、科普作品展览等多元化活动形式,将科学家精神与学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科学与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科技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更将塑造出独具特色、富有影响力的《大先生》IP形象。

热门相关:陷阱:致命的誘惑   替嫁后,墨总娇妻掐腰宠   龙游花都   龙生九子   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